教仔秘笈|孩子固執 = 不聽話? 5部曲矯正孩子固執性格
假若遇到固執的孩子,家長切勿經常以「不聽話」、「難搞」的負面字詞來形容他們,這樣是會令孩子感覺到父母也拿他們沒法子,久而久之,便會真的越來越「不聽話」和「難搞」或許家長以正面字詞來形容,孩子是有「自己想法」和「主見」來取代負面的形容詞。因為,孩子行為的正面或負面,是取決於家長教導的態度和方法。
1. 接受孩子固執性格
父母要接受自己孩子固執的性格,其特性是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便會堅持自己的想法。因此,遇到孩子堅持的時候,家長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和理解孩子,明白彼此間存有不同的想法才會產生衝突,讓孩子說出自己堅持的原因,從而了解他們的想法,再慢慢教導他們與人建立的共識。
2. 別跟孩子進行角力
不要慣性與孩子「角力」,舉例而言,孩子不喜歡睡覺前洗澡,因而父母每晚都要與他們「角力」才能勉強地完成。家長試轉換角度來教導,例如以「習慣」或「規則」來跟孩子說:「這是每個人睡前的衛生習慣,我們都要遵守。」父母與孩子說出此習慣時也必須要自己能做到,切勿自我打破,否則孩子會混淆「對」和「不對」的觀念,出現不服從的行為。
3. 讓孩子有選擇權
讓孩子可作有限的選擇,給他們有自主權。舉例而言,家長可在指定的範圍中,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愛的物件,不論他們有何選擇,家長也都要接受。
4. 承擔堅持的後果
在情況許可時,讓孩子承擔自己堅持的後果,例如應邀赴生日會,但在赴約前,孩子卻因堅持某事情而鬧情緒導致失約,可讓他們體會過度堅持的後果。家長待他們情緒平靜後,談談不能參與活動的原因,藉以反思和警惕自己行為造成的後果。
5. 勿吝嗇讚美和擁抱
假若孩子能接受教導而帶來好的後果,家長切勿吝嗇讚美和擁抱,因為孩子是需要給予肯定和鼓勵,才令他們越來越進步。
先了解 後教導
如果家長選擇只是「容忍」孩子固執的行為,他們便學習不到聆聽別人的意見;如果選擇「責罵」,便會形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論對與錯,也會出現反抗的行為,固執的性格亦會顯得越來越強,影響社群發展。因此,家長應先「了解」孩子的想法,才「教導」他們認識「對」的事情,得到後天正面教導,孩子成長路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
原文刊登於《4-6歲兒童心理透視》
獨家教仔秘笈,多個專家教路,由小朋友心理到實用教養法,掌握小朋友所思所想,全面提升你的教養技巧。限時可享高達8折優惠,立即選購:https://bit.ly/3m8w7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