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班專題| PN班全日制、半日制分別 細數特色、優缺點
PN班是指入讀幼稚園前的學前預備班,是由不同的幼稚園所舉辦。升學專家梁永樂表示,這些給約2歲幼兒入讀的學前班是受到規管的,每堂不可超過3小時。
PN班的教學內容,主要以學習自理能力為主,如吃茶點時的禮儀、自己去洗手間、收拾自己的物品等。原則上,當中不包括寫字、說話等技巧,因為孩子年紀太小,大部份課程都是訓練幼兒的小肌肉為主。認字方面,主要是英文字母,以及一些與顏色相關的詞彙。老師也會訓練幼兒的聽說技巧,但這些都集中在母語。
許多幼兒園都是以活動教學為主,利用遊戲引導孩子,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當中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適應校園的生活,以及學習的氛圍,不會因為害怕,令將來不願上學或討厭學習。
其次是學習分離,大部份幼兒園剛開始都是讓學生適應在沒有家長在身邊的環境下學習,讓他們盡快適應獨立上課。部份幼兒園會先讓家長在剛開學時,能陪伴幼兒一起上課,及後就會漸漸減少家長的參與,讓幼兒慢慢適應。
幼兒也可認識其他小朋友,在相處過程中開始學習如何跟其他人溝通,以及各種社交技巧。另外,對小朋友來說,老師是個陌生人,在接觸以前都會有一定的恐懼,為免以後上學時出現類似問題,也會嘗試讓孩子逐步習慣與老師的相處模式。
PN班全日制特色
根據教育局給學校的指引,全日制PN班的活動內容及時間分配有既定安排。值得一提的是,當中原來細分為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兩種制度在上課時間和活動編排上大致相同,但長全日制則設有延長服務時間特色,學校可以幫助家長照顧孩子至晚上8時,對於要上班的雙職家長來說,長全日制PN班對他們可說,無疑是一大方便。全日制PN班跟半日制PN班最大分別乃時間的長短不同。全日制PN班設有午膳及午睡時間。
全日制優點1:生活方式更有規律
一般來說,全日制PN班較易訓練小朋友的生活方式更有規律。PN班着重caring(照顧)而caring本身也是一個學習。老師照顧小朋友時,過程中是做了許多衛生及健康的示範,例如小朋友吃飯之前要洗手、如何安全地擺放椅子等,這些都是全日班會有較多時候去做的事情。
全日制優點2:學習時間較充裕
相比半日制PN班,讀全日制PN班的小朋友留在學校的時間相對較長,因此,他們學習的時間也會較長。全日制PN班和半日制PN班的學習內容及活動內容大致相同,只是時間長短的分別。相比之下,小朋友的學習時間便會顯得更為充裕。
讀全日制PN班的小朋友也會有較多時間訓練自理,發展興趣及社交能力等。而且小朋友有較多時間跟同年紀的小朋友相處,加強了他們的社交及溝通能力。
全日制缺點:過早催迫獨立
在安排小朋友入讀全日制PN班前要留意小朋友是否準備就緒。如果沒準備好,家長又為何要放他在全日班呢?其實很多家長知道,小朋友的成長是順其自然的,不能催迫。
半日制分上下午班
根據教育局給學校的指引,半日制PN班分為上、下午班,課堂時間為3小時。其中上午班的時間為上午9時至12時;至於下午班的課堂時間則為下午1時半至4時半。由於只得半天時間,半日制PN班並不設午膳及午睡時間。
跟全日制PN班一般,半日制PN班的活動內容及時間分配同樣有既定的安排。半日制PN班的課程則比較緊湊,老師未必可以兼顧太多小朋友的自理問題,簡單而言,PN班無論全日制或半日制均以訓練小朋友自理為主,這個階段的幼兒,其體能語言、情意和群性方面的能力大致如下:
體能:
能步行自如;能拖推物件;能用繩穿大珠;懂得用力拍泥膠。
説話:
普遍能夠指出身體各部位,能夠用有限的詞彙及短句來表達意思;不懂發問「甚麼」?
情意及群性:
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時,會表現較自我,以獨自遊戲為主,大多只會個別玩玩具,未懂得與同伴分享,喜歡跟隨固定活動項目,也不太喜歡有太多改變。
半日制優點1:親子時間較多
無論半日制或全日制的PN班,小朋友學習的內容大致相若,最大分別主要在於時間的長短。小朋友返半日制PN班,每天只有3小時留在學校這樣,小朋友跟爸媽便可以有更多親子的時間,享受親子樂。
半日制優點2:較多校外學習機會
小朋友返半日制PN班,除了有較多親子時間外,有較多校外學習的機會。例如有小朋友上午返PN班的,除了上午時間會留在學校,到了下午便是自由時間,父母可以讓小朋友學習其他東西。
半日制優點3:學費負擔較輕
相比全日制PN班,小朋友留校時間較短,撇除一些熱門名校,半日制PN班的學費一般較全日制PN班較便宜,父母在學費負擔方面便會較輕。
半日制缺點:學習較全日制稍遜
如果小朋友讀全日制PN班,會有較多時間訓練自理,發展興趣及社交能力等。而且,他們有較多時間跟同年紀的小朋友相處,加強了社交及溝通能力。相反,如果小朋友讀半日制PN班的話,在這些方面學習或會較全日制稍遜。
原文刊登於《2024 幼稚園預備班入學天書》
148 個入PN攻略:準備、揀校、面試、入學;集合48位幼稚園、幼兒園校長、校監、教育學院講師、教育心理學家及升學與面試專家解答疑難。
立即選購:https://bit.ly/3ZAca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