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家長對直資學位熱切的需求,保良局於2007年成立了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除了中文科以普通話任教外,其他科目均以英語授課,成功吸引了來自全球五大洲不同國籍的學生。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讓林文燦英文小學成為一間名符其實的「國際學校」。
核心價值
林 Language(語文)
學校非常注重語文能力,面對來自不同國籍和語言背景的學生,英文成為學生平日相處和學習的第一語言,學校更自行編製一年班英文課本。從二年班開始採用三年班的本地英文課本,如此類推,到六年級採用中一課本,比一般學校教深一年內容。為照顧外籍學生需要,中文課堂亦會分班教學,確保學生能使用不同語言學習。
文 Morals (品德)
踏入AI年代,現代人在學習和工作上開始依賴電腦,容易忽略人際關係。從小建立良好的品德教育很重要,人際關係受到不同文化背景所衍生的價值觀影響。保良局以「愛敬勤誠」為校訓,期望各種思想、見解、宗教都可在校內共同存在。
燦 Control(管理)
成為管理好自己、管理好時間的人,才可充分發揮學生潛能。「LMCite」解作「林文燦人」,是學生頑皮的時候,學校經常提醒學生的一句說話。行事要自制,語文、品德和管理同樣重要。以「LMCite」為榜樣學習,才能造就他們以身為「林文燦人」為驕傲,背後更蘊含同根、同心的教育理念。
學習環境
身處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擁有國際視野非常重要。林文燦英文小學的學生來自四方八面,共計全球五大洲31個國籍的孩子,都在同一所學校讀書,單是人口背景就已經是色彩繽紛。學校也聘請了十幾個不同國籍的老師,包括土生土長的日本老師、菲律賓籍的英文老師,還有老師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蘇格蘭等。文詩詠校長道:「在我們學校,學生每日的生活都受不同的世界觀影響。像巴西小孩落場立刻懂踢足球、菲律賓人聽見幾個音符便懂得哼歌,很容易發現到不同國家的特質。民族基因無法解釋,但難得是學生能互相感染及影響,不需要特別強調便學會包融。在一次早會上,一位西班牙學生教全校用西班牙語講早安,結果全校學生又多了一個打招呼的方式。自然地熱愛同尊重其他國家,便是林文燦人每一天的生活。」
禮堂可以舉行眾多活動。
圖書館有各種適合兒童的讀物。
牆上的「PLKU」代表「Phoenix」、「Leopard」、「Kraken」及「Unicorn」等四社。
每個班房外都有特色班報。
LMC學生特質
LMC學生給別人的感覺是:好動、很陽光、不怕發問、願意學習,這些性格在6年的時光栽種下去,可以讓他們變得更燦爛。學校教學以人為本,各個科目都會因應學生能力而調整,重培訓學生電腦、視藝、音樂及運動的才能。文校長表示:「我們希望能做到同頻共振,尊重、包容和發掘學生的潛能,然後去提拔他們放在不同的舞台。學校有較多機會參與中國和世界的比賽,學生表演和得獎無數。我常常說要培訓小朋友的大格局,他們才有勇氣去面對各自的未來,這個可能就是我們學生與眾不同之處。」
學校曾三度獲得保良局傑出學校獎。
在聖誕節活動上,文校長與同學們打成一片。
以人為本 發掘學生多元潛能
學校很重個性化教育,除了在課堂上重點培訓學生電子科技、視藝、音樂及運動的才能,還會去發掘學生不同的特質和潛能,比如逢星期五放學前的「Lesson 6」的多元智能課,重視「Potential Building」,由老師因應自身不同的技能去開班,由攝影、繡花、廚藝到古箏等40個非學術性項目讓學生選擇。桌上遊戲是其中一個熱門項目,學生都很喜歡跟老師一起捉象棋、打橋牌及玩大富翁等。另外,學校會安排不同的教練或者是導師,在9月初開學時為一年班和四年班的學生教授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動,透過連續幾天的測試,找到學生的強項,然後因應不同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加入不同校隊和興趣班。
學校邀請了小龍馬藝術家到學校跟學生一起慶祝新年。
內地與海外交流開闊眼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學校致力為學生提供各種內地及海外交流機會。比如因應國情教育,不同年級的學生早前去了佛山、西安及珠海。多年來也會去河源進行「共飲一缸水,同根同源」的實地考察活動。另外,運動校隊亦會和內地姊妹校進行交流,不久前籃球隊和田徑隊就去了東莞姊妹校的交流團,跳繩隊也和廣州有交流。另外,學校也很注重教師的培訓與發展,教師的交流之旅多年來除了內地,也遍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教師除了把知識和經驗帶回來教給學生,也能在參觀內地姊妹學校時,把值得學習之處納入學校課程中。
盛大的畢業典禮。
愉快實用英語核心教學
作為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學校,除了中文課,所有科目都會使用英語。學校將英語作為學習的核心及基礎進行教學,更自己開發了小一到小六的課程,包括小一到小三的自然拼讀學習,以及小三到小六的補充技能學習。而在默書方面,也會重讓小朋友背誦一些比較有實用性的單詞,像懂得串三角形的英文,triangle,也有助數學答題。這樣學生就能很快適應到課程,愉快學習。英語活動更是廣泛,如英語朗誦節及英語戲劇等,比賽中更能展示學生的英文口語能力。學校也為學生提供語言教學之旅,例如會帶學生去澳洲,讓他們實踐及提升語言技能。
教室內有電子螢幕協助教學。
學生用電腦學習。
從跳繩到詠春 包羅萬有的體育課
體育課程採用主題教育,每個年級都有不同主題,比如一年級是跳繩,二年級有滾軸溜冰。課程是層層遞進的,在二年級學會滾軸溜冰後;三年級就會溜冰打冰上曲棍球;四年級就會加入中國元素,學詠春;五年級就學「Sport Coaching」,即是運動教練的理論與體適能訓練,融入IT技巧,讓學生可編排動作,經過音樂就變成舞蹈;六年級會學游泳。學校每年都會舉辦陸運會、水運會以及Physical Fitness Test Day。課程中有全年學習手冊「PE Booklet」,其中跳繩獎勵計劃貫穿一至六年級,學校亦鼓勵學生參加政府的「MVPA60」,每天做至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所以學習手冊中亦加入「Sport Act Awards Game」計劃,讓小朋友養成做完運動後自己做紀錄的習慣。
學生在香港校際冰球聯賽嬴得好成績。
陸運會是學校一年一度的盛事。
文校長與正在上滑板課(城市運動項目之一)的學生合影。
學生上體育課時活力十足。
操場上,學生們正進行球類遊戲。
全方位國情教育
學校課程是結合國情教育的,內容包括認識世界、了解中國文化及首都,學生要懂得唱國歌,了解歌詞和認識國旗及其意義,也要認識香港歷史文化。課程還會介紹中國古代王朝和歷史人物,現代國家政治和經濟中心城市,以及對基本法的認識,還有內地實地考察活動。中文科每年在中秋節、端午節和農曆新年都會舉辦攤位遊戲,介紹傳統中國文化。學校還有校本自訂教材,匯集詩經、論語、唐詩宋詞的篇章。另外,學校每週也會有儀式唱國歌升國旗及在國旗下講話分享,在多方面讓學生接觸及認識中華文化。
校園內掛滿國旗和區旗,洋溢愛國情懷。
師生們到校外考察。
家校緊密合作
學校與家長的溝通關係無間,日常最基本是透過WhatsApp群組進行家校交流。每個年級都有各自的WhatsApp群組,由家長教師會(PTA)主持,會發放學校的新聞、最新消息以及要注意的項目,家長對功課或考試的疑問,也可以在群組內問。多屆PTA主席也是學校顧問,繼續回學校幫忙。學校每班有2個班主任,家長隨時找班主任也能找到,包括早會時家長也可以進來,不需要申請,學校還有3個社工站,便於家長尋求幫忙。有大型活動也會請家長做義工,一起派糖及紀念品,有些家長的參與度高,曾被街外人誤以為是學校員工。
學生在敬師日感謝老師們的教導。
小一面試貼士
面試分為首輪及第二輪面試。首輪面試主要觀察考生的英文科及中文科學術表現、態度及創意能力、常識及社交能力。成功進入第二輪面試的考生將安排家長與校長 / 副校長 / 主任面談。從中觀察小朋友是否樂於助人、明辨是非、自律、勇敢、積極、堅毅、有創意、勇於嘗試、有一技之長等特質,從而評估是否適合入讀。
校長的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有八個字我經常說的,也很喜歡跟其他老師分享,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認為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準備好自己,每一天都要自強,對自我有要求,但對其他人友善,懂得顧慮別人的感受,別被自己的情緒支配了決定。」
學生心聲
畢熙 6年級
「我喜歡學校,因為會舉辦很多不同活動,不同校隊能去不同的交流團,讓大家都有機會參加。例如今年六月田徑隊就去了台灣做6天集訓,去年10月我們難得有機會去杭州看亞運,我們這屆學生7月還全級去了西安。我最喜歡的科目是體育,老師會設計不同活動,如閃避球及滑板課,我也參加了田徑隊及排球隊,做運動讓我覺得很開心和輕鬆,參加比賽也很有成功感。」
曾凱楠 6年級
「我當然喜歡這間學校,因為這兒充滿愛。文校長和同學相處非常融洽,老師也很照顧我們,很有愛。我特別喜歡我的班主任吉老師,也是我的中文老師,把中文課教得很有趣,還和我們玩有獎問答遊戲。我早前參加了一個比賽,在我氣餒時,吉老師不斷鼓勵我結果不要緊,繼續加油努力。中文是最喜歡的科目,不單是在課堂上學習,我們也會外出,像我們不久前去了九龍寨城公園,學習步移法寫作,也學習到中國文化。」
校網:收生不受地區或校網限制
學校類別:直資
宗教:N/A
辦學團體:保良局
創校年份:2007
校訓:愛敬勤誠
教學語言:英文及普通話
師生人數:教職員人數59人,學生共792人
班級:班級總數為 24 班,每級有 4 班
設施:學校總共有兩個校舍,農圃道校舍為初小分校、上鄉道校舍則屬高小分校,各校舍樓高 3 層。學校設有 24 間配備互動電子白板的課室、 2間圖書館、電腦室、音樂室、視藝室、社工室、會議室、教員室、體育室、教具室及多用途活動室。學校設施還有廚餘機、花圃、種植角及風力發電機。
聯繫中學:N/A
地址:土瓜灣上鄉道24號; 土瓜灣農圃道2號
電話:2712 1270 ; 27557799
網址:https://plklmceps.edu.hk/
原文刊登於《媽媽寶寶》436期
雜誌詳情及訂閱優惠:http://bit.ly/42qpzP8
撰文:Jessica Chu | 攝影:麥國明(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