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關係或影響下代
親密建自尊
輔導心理學家莫黛琳(Shelly Mok)表示,媽媽和女兒之間的關係相當微妙,相比起母子、父子或父女關係,媽媽對女兒的影響更大,甚至關乎一生。「由於媽媽和女兒都是女性,而女性傾向以與人之間的關係,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當關係越親密,她們的自我形象較佳,自尊感亦較強。」因此,如母女之間能夠維持健康而親密的關係,對兩者的心理都會有正面影響。
母親影響大
爸媽是子女的模仿對象,兒子會向爸爸學習,慢慢建構心目中的男性形象;而女兒則以媽媽為藍本,學習如何當一個女人。隨着女兒日漸成長,經歷不同的人生階段,每一步都可能受母親的影子影響。當她們成家立室、生兒育女,與媽媽的身份角色更加相似時,兩者的關係有機會更親密,但亦不能一概而論。「若母女之間本來已存在問題,女兒不欲下一代受到自己母親的影響,有可能會選擇疏遠。」
需滿足訴求
母女之間可能存在的問題包羅萬有,當中有部份更可追溯至女兒仍在襁褓的階段。無論對男寶寶抑或女寶寶,當媽媽能夠滿足他們的生存及情感需要,例如及時換片、餵奶等,他們便能感受到母愛;反之,如媽媽未能適時、適切、適當地回應寶寶的需要,或是對寶寶的訴求解讀錯誤,會令他們感到自己不被重視、容易焦躁不安,長遠而言難以紓緩情感需要。
或影響後代
媽媽是女兒的學習對象,如果女兒小時候沒經歷過媽媽的照顧、沒有感受過母愛,當她們日後成為別人的媽媽時,就很有可能不知道怎樣照顧自己的寶寶。另外,如果媽媽經常拒絕女兒,或向其傳遞負面信息,女兒長大後,也較有可能傳遞同樣的負面信息給自己的後代,影響深遠。
忌過度干預
雖然子女是在媽媽的照顧和關懷之中感受母愛,但過份關心子女,甚至想操控他們的媽媽,又是否為之好?當寶寶日漸成長,慢慢建立自主性,過份干預型的母親容易令子女產生反感,欲與她們保持距離,甚至出現早年離家的情況。另一方面,有些子女習慣被媽媽決定一切,會變得依賴、沒有主見,難以自立。
或構厭食症
受媽媽過份干預的女兒,除了缺乏自主、難以獨立或是容易變得反叛之外,嚴重者更可能會患上精神健康疾病。Shelly舉出一個極端例子:她所處理的厭食症個案中,有患者因長期受到媽媽過度支配,最終患上厭食症。厭食症其中一個主要特徵,是患者過份在乎自己的體重和形態,為了保持心目中「理想」的身段,會用上不同的方法控制體重。據統計,九成厭食症個案是女性。「患者一方面很想脫離媽媽的支配,另一方面又需要依賴媽媽,矛盾的情緒令她們不知道如何保持母女關係的平衡,唯一可以自控的就是自己的身體,於是以極端方式令身形達致自己的理想狀態。」
4大方法拉近母女關係
如母女之間能夠維持健康而親密的關係,對媽媽和女兒都有正面影響。Shelly提出4個拉近母女關係的方法,媽媽們可作參考:
1. 了解獨特性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媽媽應明白和接受女兒的個性,予以尊重,不應將自己的期望強加於她們身上。
2. 不過份干預
媽媽應適時、適切、適當的回應女兒的需求,同時給予空間,做好安全港的角色,隨時支持和安慰她們,讓她們可以安心地探索世界,發展自我。
3. 抽時間陪伴
年幼的寶寶透過媽媽的日常照顧感受母愛,如情況許可,媽媽應盡量負責寶寶的日常照顧;否則,每天都應該抽時間與女兒相處,成就高質量的親子時間,包括遊戲、睡前故事、聊天等。
4. 享受當媽媽
對年幼的子女而言,爸媽就是他們的世界。Shelly認為,如爸媽能夠保持樂觀的情緒、擁有正面的態度,便是給予子女最好的禮物。要做好媽媽的角色,必先要享受當一個媽媽,否則難以滿足子女的需要,也苦了自己。
資料提供:莫黛琳/輔導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