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冷知識|為甚麼冬大過年|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 冬至|吃湯圓
周朝開始已經有冬至
早在中國周朝開始,已經有冬至這個傳統習俗。原來周朝時由周公制定了當時的系統制度和建設,他將農曆的十一月定為正月,至於冬至則定為一年之始。這個傳統一直維持到漢代,才將正月定為一年的開始,流傳至今的冬至及春節,就是由那時開始正式分別出來。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通常都是在每年的新曆12月21至23日。冬至跟所有二十四節氣一樣,都是以「陽曆」制訂,古人根據中午太陽的位置,觀察仰角來制定不同節氣,由於地軸傾斜的關係,故陽曆的節氣日期會有1至2天的變動。
古人根據中午太陽的位置,觀察仰角來制定不同節氣。
為甚麼冬大過年
我們經常會聽到人家說「冬大過年」,為何會有這說法呢?正如以上所說,早在周朝時周公制定了以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新年的開始。到了漢代以後,漢武帝修正了以一月為「正月」,從此正月初一才是一年之始。雖然經歷了數千多年的文化傳承及轉變,但「冬大過年」的說法流傳已久,直至今天仍然保留了「冬大過年」這個說法,也沒有人再考究箇中的真正原因。
雖然正月初一才是一年的開始,但流傳至今仍保留了「冬大過年」的說法。
北半球全年日晝最短的一天
不說不知,冬至原來是北半球全年日晝最短的一天,它也是一年之中陰消陽長重要的轉捩點。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在冬至當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因此,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們可以感受到那天的日短夜長。但是冬至過後,日照便會逐漸向北移,變成了日長夜短,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冬至一陽生」,意思是冬至開始,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的陽氣開始回升了。也就是隨着冬至的過去,白晝的時間便會慢慢增加,原因是「陽氣」會漸漸回升。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日晝最短的一天,在北半球的人們可以感受到當天的日短夜長。
吃湯圓寓意團圓和美滿
冬至的時候,會在這天「做冬」,一家人會聚在一起開開心心、團團圓圓吃一頓豐富的晚餐。飯後又會一家大細一起吃湯圓,寓意「團圓」和「美滿」,一家和睦幸福。相傳湯圓可以用來祭祖,親朋好友之間,更會將湯圓互相送贈、彼此祝福。另外,某些地區如山東等地方的習俗則有些不同,他們會在冬至當天喝羊肉湯,意思是驅除寒冷。今年冬至,記得跟家人一起開心團圓吃一頓豐富的晚餐啊。
每年的冬至,中國傳統會做「做冬」,一家人會聚在一起吃一頓豐富的晚餐。飯後又會吃湯圓,寓意「團圓」和「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