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幼兒出現行為倒退
行為倒退是......
兒童行為情緒治療師葉偉麟表示,行為倒退是指孩子本來會的,或是正在進步的能力有所退化,例如語言能力。部份孩子更會不希望復課上學,因為他們害怕自己追不上進度。稍為敏感的孩子更可能會有出現擔心抗疫用品不足的情況;對有自閉症或是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而言,更有可能不斷鑽牛角尖,停留在災難感之中。當孩子在玩樂時,若談及許多與現實情況相關的事宜,家長便需要多加留意。
為何會行為倒退?
葉偉麟表示幼兒有此情況出現,主因是許多習慣的突然改變。疫情之下,孩子面對長時間停課,令他們無法與自己的朋友見面,更無法外出玩樂,突然轉變容易對孩子的心理認知及情緒造成壓力和不安全感。疫情令生活增加了不少未知之素,由於疫情本身反反復復,令孩子的生活安排變得混亂。對年幼的孩子而言,他們需要有計劃的生活,不安感可能令他們變得容易煩躁,較難集中於學習上,也會更黏父母,因為他們希望自身的情緒得到紓緩。對年紀稍大的小學生及青少年而言,則會減少與父母的接觸,並更易產生衝突。復課以後,他們亦要重新適應環境,壓力問題加上不安全感,極可能再次影響他們的情緒。
行為倒退有乜特徵?
□ 情緒起伏大
□ 容易煩燥及哭鬧
□ 需要他人陪伴
□ 可能會咬手指
□ 可能會瀨尿
□ 變得怕黑
□ 發惡夢
□ 半夜哭喊
□ 要他人餵食
□ 要他人幫忙換衫
□ 嚴重生理反應,如頭痛、肚痛等
改善秘訣:減低不安感
小朋友可能因為疫情而出現行為倒退,要改善這些行為,葉偉麟認為應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以下是3個改善行為倒退問題的小貼士:
小貼士1:調節自身情緒
家長自己要先提升抗疫力,以正面情緒面對疫情,只告訴孩子有公信力的資訊,以免孩子因誇大的資訊而感到恐懼。此外,家長要時刻觀察孩子的情變化,他們不安時,應先帶孩子到寧靜的環境,在他們說明情緒後,家長再以中立地描述,讓他們知道有人了解他們的感受。孩子也可以任務卡及故事書等,輔助表達感受。
小貼士2:給予具體方法
在孩子對疫情感到恐懼時,家長可給予他們具體的建議,例如一步步的教導他們洗手的步驟,讓他們明白自己也有能力應付;在其成功時也可加以稱讚,此舉可減低他們的不安。同時家長應強調一切只是暫時,以理性但易懂的方式,告訴孩子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正在工作,包括展示相關報導的圖片等。
小貼士3:集中於正面行為
家長可以陪伴孩子多做喜歡的事情,讓他們的情緒集中於正面行為之上,及後不安的時間減少,孩子行為倒退的情況便會減少,不安及壓力亦可以釋放。另外,家長每天安排予孩子的工作切忌過多,工作的安排是為了增添生活樂趣,如若太多無法完成將失去成功感,只有剛好的份量,才能讓他們自發去做。
重拾社交 語言技巧
在行為問題以外,孩子的社交及語言技巧亦可能在疫情期間出現倒退,如希望孩子可維持良好的社交及語言技巧,葉偉麟建議家長可跟孩子進行以下活動:
活動1:利用社交媒體溝通
-----------------------------------------
做法:讓孩子保持與他人溝通,可以利用FaceTime、Whatsapp等。
重點:
1. 需由家長幫忙營造可行的條件,借出電話並經常提醒孩子打電話給家人和朋友,讓他們留在家中,也可與親戚朋友保持溝通。
2. 可以是家長與孩子單對單的溝通,透過布偶與孩子玩樂時問開放式題目,讓孩子說出心聲;或在孩子畫畫時模仿他們的行為,讓他們覺得別人有同樣的感受及能量時,會更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2:閱讀故事
----------------------
做法:與孩子一同閱讀故事,可以是與疫情相關的。
重點:
1. 在閱讀時,可選擇與疫情相關的讀物,並引導孩子說出對疫情下狀況的感受,也可提出開放式問題,例如「給你3個願望,你最希望做甚麼?」。
2. 即使孩子無法以完整句子表達,家長可在提問時,慢慢引導他們說出完整答案需要的所有元素,並幫助他們串連成完整句子,此舉至少能讓他們試表達自己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