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壓力大 誰明父母心?
九成家長壓力大
較早前,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的一項調查發現,幼稚園學生壓力平均為3.6分;一旦升上小學,壓力更增至5.8分,升幅達60%。有94%家長稱,在過去6個月照顧孩子時,曾出現與不同壓力相關的徵狀,如無緣無故發脾氣、情緒失控、頭暈頭痛及失眠等。另外,根據浸會醫院去年第三季的「家庭健康日」,曾訪問60多個家庭的問卷調查顯示,近四成父母的壓力指標高於正常水平。
子女升學成最大困擾
早前有團體訪問逾800名家長,以了解他們在照顧子女和在家庭內外所面對的壓力,發現受訪家長的壓力評分最高項目,依次是子女升學或就業、子女身體健康和子女學業成績;而母親所面對的壓力較父親大。結果顯示,子女的升學或就業是家長主要壓力來源首位,以壓力評分1至10分計算,選擇8至10分的佔36%,其次是子女身體健康和子女學業成績,選擇8至10分,分別有32%和29%。此外,女性在大部份項目的壓力評分均比男性高,有70%受訪母親表示在照顧子女上,經常出現容易煩躁或發怒,另有近62%表示經常感到疲倦和乏力;但父親卻分別只有42%和56%人有同樣情況。有家長表示,父親和母親在照顧子女上,價值觀和要求有明顯差距,進而形成兩者矛盾。外在壓力:在強調速度的年代,甚麼都講求效率,許多家長也會失去耐心;加上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幼兒由出生開始,便身不由己地處於人生賽跑路上。雖然並非所有父母都抱有「贏在起跑線」的想法,但為了「不輸在起跑線」,家長也把學校原意是好的「一生一體藝,一人一樂器」多元發展,轉化成競賽和升學的資格條件。除在學校參與不同的興趣班外,學生更參與不少校外的活動。畢竟社會在轉變,不再只是追求學術層面,孩子還把興趣培育轉變成競賽,各類為興趣而設的考試和獲取證書成為一股風氣,現今學童普遍參與幾種至十種不等的興趣活動。在這競賽中學習,學生的壓力難免不斷上升。家長亦也不得不催谷他們學習多些技能,報讀不同的興趣班,甚至多所幼稚園。
內在壓力:不少父母心目中都有些「非理性想法」,抱很多「應該」、「必須」,例如「我必須成為好父母」、「我要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孩子應該要聽話」等 ,對自己和孩子的要求甚高,深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影響孩子將來的發展,結果為自己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這些想法令家長不自覺下構成內在壓力。另外,一些新手父母面臨角色與生活的重大轉變,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會帶來壓力,如突然多了「為人父母」角色,伴隨了許多責任,包括孩子出生後帶來生活的轉變與限制、經濟與工作的負擔加重等,當育兒理念尚未穩固,亦會造成沉重的壓力。
父母減壓6大法
有時候,父母為管教問題感到挫敗和沮喪,實難以平心靜氣去處理孩子的需要。要管教得心應手,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以下繼續由邱敏儀助家長如何減壓:
安排「Me Time」:無論在職或全職父母都需要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不要只集中在做好父母角色,聚焦在照顧子女身上。建議家長可盡量抽取時間做自己喜愛的事情,雖知道平日工作時間已很長,其他時間亦全給了子女,如能每日抽取少許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好好享受,偷閒與朋友相聚等,擴闊生活圈子,是調整心理壓力的良方。夫婦同心:父母往往將重心放在子女身上,因而忽略配偶需要,減少雙方交流的時間,便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誤解或衝突。要做到夫婦同心,需刻意撥出時間與配偶獨處,彼此分享生活點滴和感受,互相支持和安慰。尤其要協調大家的育兒理念,互相提醒是否有些非理性信念,達致立場和方向一致,才能同心合拍管教好孩子。良好的夫婦關係能締造和諧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
與人分享:如壓力過大,情緒受困擾,可參加支援小組,與背景相近的人分享,彼此關心和多聆聽,可即時得到情感支援。例如可與擁有年齡相若的孩子的媽媽互相支持,互相分享育兒上的壓力。這類分享內心感受的方法對減壓很有用,與人傾訴、哭泣,能讓壓力釋放,情緒回復健康,才有能力解決問題。
反思自身:面對不良的社會育兒氛圍,父母要反思甚麼才是真正對孩子好,不要人云亦云。試想想當孩子一出生,自己最想孩子是健康、快樂,還是聰明、出眾?過份追捧學業成績,而忽略孩子身心健康,贏了成績,輸了健康,值得嗎?所以父母要抗衡濁流,調整合理的期望,不作過份催谷,才能減輕自己及孩子的壓力。
他人經驗只作參考:現今育兒資訊在網路上唾手可得,如發現照網上育兒資訊所說的去做,但卻總得不到相同的效果,請別焦慮與心急。家長可試試放慢腳步,仔細觀察孩子,把別人的經驗微調一下,總會找到更適合的方式。
具體規劃時間:家中的工作相當瑣碎,故容易混亂,將時間規劃成為一個有規律的生活,事實上會有效地降低身體、心理能量的耗損,反而能降低負荷,減少壓力。因此,不管是全職媽咪或是職業婦女,都可以將每天必定完成的家務規劃在固定的時間,劃分一些時間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將所有的時間來完成跟照顧孩子相關的事情。
資料提供:香港浸信會醫院高級服務督導主任(輔導及病人支援)、心理輔導員邱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