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10準備K.O.分離焦慮
合理期望
兩歲寶寶第一日上學,很多時會不願意和照顧者分開而大哭,若日復日地持續,爸媽或許感到壓力,也憂心寶寶是否適應上有問題。香港小童群益會家庭生活教育主任鄭德愛姑娘表示,寶寶持續分離焦慮的時間因人而異,有的甚至持續一整個學期,故建議家長要調整對寶寶的期望。她表示,家長由於擔心,很多時操之過急,故建議家長將對寶寶適應期的預期延長一些。鄭德愛也表示,幼兒園本就是個讓寶寶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適應群體的地方,故上學的重點並非只是在寶寶的學業、獨立和自理能力上的提升,家長應在此期間陪寶寶度過適應階段,建立安全感。
10大準備
- 家長情緒
香港小童群益會家庭生活教育主任郭艷琴姑娘指出,家長的情緒、育兒行為也直接影響寶寶對校園的適應。除了關注寶寶情緒,其實家長也應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例如「焦急型」和「焦慮型」家長,容易使寶寶形成焦慮的性格,將來更難適應上學。郭姑娘與鄭姑娘分類加以說明:
焦急型家長:急要寶寶學會長大、獨立,因此會勉強把寶寶推出去獨立面對群體活動和解決問題,而且甚少在寶寶有需要時加以幫助。寶寶在缺乏安全感下獨立面對問題,當能力不足以處理時,便會把問題怪責在自己身上,這樣也容易形成寶寶與人產生疏離感,以及不善表達情緒。
焦慮型家長:過於保護寶寶,大部份時候替寶寶決定,以及做他們的事情。寶寶習慣了有照顧者的保護,在做任何嘗試之前容易卻步,需要得到照顧者的指示甚至代勞。鄭姑娘以例子補充道,曾有家長每次帶寶寶外出如廁前,均在洗手間進行詳細消毒;到寶寶上學時,會因沒有家長事先消毒,故一直忍不敢去廁所。
- 建安全圈
年幼寶寶情緒敏感,在陌生人和新環境面前容易感到害怕。鄭姑娘指出,除了寶寶性格因素之外,父母與寶寶之間的依附關係建立也會直接影響。父母與寶寶的依附關係好,會讓寶寶在不安的事上有更好的情緒調節。鄭姑娘指,寶寶上學時出現分離焦慮的問題,並不應待到問題出現後才解決,應在日常生活中便提供給寶寶足夠安全感,建立「安全圈」。鄭姑娘解釋,家長宜在「焦急」和「焦慮」的兩極化中間找個平衡;在寶寶進入群體時,家長可鼓勵他們進一步探索,自己則處在「退一步,然後觀察」的位置,不讓寶寶覺得自己正被觀察和打擾,但可默默在寶寶身邊;如果寶寶需要幫助,或者想回到家長身邊,應讓寶寶知道家長會隨時張開手歡迎他們回來。郭姑娘補充,當寶寶慢慢建立足夠安全感時,會自然地主動走出去探索,不需要強推出去;而當寶寶在群體中能投入、自在地玩耍,也表示他們感覺安全,家長這時便不宜加太多干預,否則反過來會影響他們的安全感。
- 忌負面化
郭姑娘指出,很多寶寶初次面對上學時,由於不理解,以及對陌生環境的不確定,會覺得好端端在爸媽身邊,不明白為何突然要上學。父母應以鼓勵的態度,與寶寶一同營造對校園的正面印象,代表這是寶寶的成長和進步。同時,郭姑娘提醒父母,談及上學時,千萬避免使用恐嚇、責備的態度,否則會讓寶寶誤以為學校是不開心、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以下示範:
・錯誤態度:「你不要再頑皮了,不然上學時老師會責罰你。」
・正確態度:「上學時,老師和同學會陪你,需要幫助時可以隨時讓老師幫助你。」
・錯誤態度:「我不知道怎麼教你了,讓學校的老師教吧!」
・正確態度:「寶寶長大、進步了就可以上學,爸媽會等你放學,一如既往陪你。」
- 熟悉校園
在參觀學校和面試時,有的家長會在乎寶寶對這學校印象是否良好,讓寶寶自行對比,看較喜歡哪一所。郭姑娘指,重點是讓寶寶知道上學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另外,在開學前,家長也可透過與寶寶一同瀏覽學校的網頁、看相關的影像,以及帶寶寶到學校附近的環境如公園、餐廳等逛一逛,以建立寶寶對學校的熟悉感,有助減少不安,也讓寶寶發掘學校有趣的片段,帶期待迎接開學日。
- 角色模擬
除了熟悉環境,鄭姑娘指,家長在家時也可透過角色模擬遊戲,例如讓自己飾演「老師」,寶寶飾演「學生」,甚至反過來也可增加遊戲趣味和互動,並且在遊戲過程中保持愉快、輕鬆的氣氛。鄭姑娘指,透過此形式讓寶寶體驗學校的生活,能建立熟悉感,也可讓寶寶感覺爸媽是與自己一起參與、經歷上學的事情,以及讓寶寶知道,老師是值得信任的人,有需要時可以隨時開口請求幫助。
- 使用儀式
事先建立足夠安全感,是幫助寶寶適應上學生活、減輕分離焦慮問題的必要方法。不過,到了離別的一刻,不同的寶寶也會面對或重或輕的情緒。鄭姑娘直指,很多時家長自身也有不捨情緒,或者擔心寶寶一個人是否能應付陌生環境,但家長這樣的情緒會直接「傳染」給寶寶,讓他們感受到家長的不開心,勾起分離的愁緒。鄭姑娘和郭姑娘均建議,在準備離開,讓寶寶進入校園的一刻,家長以信任、鼓勵的態度面對寶寶即可,例如點點頭、報以笑容等,也可與寶寶建立特別的儀式,例如擊掌、親吻小手等,代表寶寶這一刻要帶家長的支持進入校園,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鄭姑娘又指,很多家長和寶寶離別時會不捨擁抱,但往往更容易牽動彼此情緒,變得「難捨難離」,所以要視乎情況選擇不同告別動作,大可選擇在放學見到寶寶時才擁抱。
- 物件安撫
鄭姑娘指出,在不得已下,一些寶寶熟悉的物件,例如與家人的合照、寶寶慣用的小毛巾等,若上學時帶在身邊,也有助減低寶寶的分離焦慮,成為寶寶離開家長進入群體時的支持力量。不過,鄭姑娘提醒家長,應在與學校協調後,以及視乎寶寶情況而定,也只能作過渡時期的紓緩方法。另外,家長應避免讓寶寶帶玩具上學,否則會讓寶寶只專注玩玩具。
- 準備物品
寶寶第一次離開父母到校園,或許有家長因出於擔心,給寶寶準備大量物品。鄭姑娘指,玩具、文具等不必準備太多,只需帶備維持個人生的乾濕毛巾、口罩,飲食需用的水樽、水杯、餐盒、餐具,以及後備的衣物和學習褲。郭姑娘指,家長可與寶寶一同準備上學物品,在物品上貼上貼紙、寫上名字的紙條,一同學習如何使用這些物品。另外,也可以準備一張圖片清單卡,在卡上列出寶寶每天上學要用的物品,讓寶寶像玩配對遊戲一樣,學習自行收拾書包。
- 調節時間
而對於已經上學,在暑假後需要重新適應校園生活的寶寶而言,最讓父母頭痛的,莫過於重新調整寶寶作息時間,以及喚醒寶寶起床上學的大作戰。鄭姑娘指,寶寶需要有足夠睡眠,才有更平穩的情緒上學,所以在暑假期間,要盡早替寶寶調校與學校同步的時間表。家長可與寶寶一起建立獎勵計劃,鼓勵寶寶在時間、心態、自理行為上作調整。另外,若寶寶起床時容易鬧脾氣,家長應慢慢安撫,以鼓勵方式慢慢陪寶寶起床梳洗,讓他們感覺自己被理解;若怕出門時間不夠,可預早叫喚,避免在最後一刻才與寶寶急忙出門,加重焦躁情緒。
- 正面分享
家長都關心寶寶在學校的生活,的確,寶寶能分享學校經歷,有助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鄭姑娘指出,可透過布偶、繪本、情緒卡等工具,幫助寶寶分享學校的點滴,以及自己的感受。另外,郭姑娘提醒家長,避免從負面角度提問寶寶,例如「有沒有在學校發脾氣」、「有沒有尿濕褲子」之類。在預備開學時,應避免讓寶寶覺得學校是一個要經過辛苦、很大壓力的準備才「考」到的學校。
不宜勉強
每個寶寶的性格和發展階段均不同,故鄭姑娘建議家長,在挑選幼兒學校,以及決定是否報讀時,要衡量寶寶的性格、適應程度、父母可照顧寶寶的時間等因素。若寶寶根本不願意上學、難以適應的話,也不必勉強寶寶上學,可待寶寶到了適齡就讀幼稚園再讓他們上學,否則嚴重的話,會給寶寶帶來心靈的創傷。如果家長有擔心,可以先與寶寶一同報讀坊間的親子適應班和工作坊等,與寶寶在親子活動中建立良好依附關係,陪寶寶適應群體生活。
參考繪本
書名:《魔法親親》(下圖左)——小涴熊奇奇一直不肯上學,於是媽媽拉起牠的手,在手心親了一下,並告訴牠,當你想媽媽了,感到難過時,這個吻就像魔法,讓牠感到媽媽陪伴的力量。此書所述的,便是透過「儀式感」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家長與寶寶一同讀畢,也可參照故事,與寶寶建立特別的儀式,讓寶寶上學時能感受家長的支持。
書名:《最可怕的一天》(下圖右)——單看封面圖畫,便知道寶寶想像中的學校,是個充滿怪獸和奇異建築的可怕地方!小女孩玲玲心中,上學是件大事,與天崩地裂、火山爆發、外星人和怪獸攻陷地球同樣恐怖。其實,家長的緊張情緒會直接影響寶寶對上學的想像。只要家長和寶寶營造對學校的正面印象,雙方都拋開焦慮,就會發現上學並非可怕。
資料提供:鄭德愛/香港小童群益會家庭生活教育主任(右)
郭艷琴/香港小童群益會家庭生活教育主任(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