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要素 助你成功上奶
何謂「上奶」?
「上奶」亦稱為「生理性奶漲」,一般會在產後的第3至5天發生。在泌乳學上來說,「上奶」屬於泌乳第二或第三階段,指產婦的乳房變硬、出現「石頭胸」的生理徵狀後,身體開始分泌大量乳汁,進而成為可進行母乳餵哺的「成熟乳」。國際認證母乳顧問Catherine指出,觸發上奶的關鍵其實往往不是人為按摩,而是胎盤排出體外後,雌激素及孕激素大幅下降、泌乳素及催產素上升所引致的,它的發生與乳汁生成一樣自然而然,毋須刻意催乳以達至「上奶」。
奶量不足常見成因
雖然「上奶」是產婦身體自然出現的生理現象,但不少媽媽因為產出的奶量不足,而認為自己沒有上奶成功。針對眾多孕媽媽的困惑,Catherine表示理論上其實只要BB有食奶的需要,並讓他們即時有效刺激乳房,身體便會馬上製造奶水。她又指出,導致孕媽媽奶量不足的因素有很多,孕媽媽應該辨明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提升奶量。而常見的奶量不足之原因有:
1.腺體組織不足:小部份女性因為乳房的發育問題,以致沒有足夠的「泌乳管道」滿足嬰兒的需要。泌乳管道會在每次的懷孕期間生長,並會因母乳餵哺而刺激到更多管道和組織生長,因此少奶只會在第一次懷孕或早產的媽媽身上出現。
2.激素或內分泌問題:任何可能會導致媽媽難以受孕的身體問題,如多囊卵巢綜合症(COS)、低或高甲狀腺、糖尿病、高血壓或激素問題等,都可能令造奶信號無法發送至乳房,令乳房無法分泌出所需奶量。
3.曾做過乳房手術:因醫療和美容的需要而進行的乳房手術,如隆胸/縮胸手術、乳頭穿孔等,都可能會損壞乳頭中的乳管,對哺乳的奶量造成影響。至於實際的影響程度,則取決於手術的完成方法、距離手術完成之時間、有沒有併發症,以及是否留有疤痕或損傷等。
4.曾使用激素避孕:對部份媽媽來說,任何形式的激素避孕藥(丸劑、貼劑或注射劑),都會導致她們的奶量有顯著性下降。若在嬰兒4個月大之前開始使用這些避孕藥,奶量不足的情況則會更容易發生。
5.服用某些藥物或草藥:服用含假麻黃鹼(Pseudoephedrine)、美脫琴(Methergine)、溴隱亭(Bromocriptine)、大劑量鼠尾草、歐芹或薄荷等的藥物或草藥,也會影響到乳汁分泌。
奶量下降成因統計
以下共訪問了353位孕媽媽,並了解她們奶量下降的原因。
分析:最多媽媽認為自己的奶量下降原因是「壓力」,加上佔第4位的原因「抑鬱」,可見媽媽的情緒是影響乳汁分泌的要素之一。除此以外,媽媽亦需要留意飲食以補充足夠的營養,才能讓身體產生更多的母乳。
* 以上為非正式統計數據,由Catherine Chow提供。
6大成功上奶要素
1.讓嬰兒吸吮乳頭:乳汁的分泌離不開泌乳素(Prolactin),而泌乳素的產生則離不開寶寶親自去吸吮乳頭。當寶寶吸吮媽媽的乳房時,乳暈上的神經末梢會接收到刺激,並將之傳送到大腦,讓大腦開始產生泌乳素,刺激乳腺細胞以分泌乳汁。
2.補充足夠水份:經常注意補充水份,在餵哺母乳之前和之後可喝一杯溫水,除了有助媽媽放鬆心情外,還能促進乳汁分泌,協助媽媽哺乳順利。不過也要注意別飲太多水,否則增加腎臟負擔之餘,還會影響奶量。
3.做好餵哺母乳準備:在懷孕期間,媽媽應對母乳餵哺做好知識上的準備,多參加政府或醫院舉辦的母乳講座,以掌握和學習各種母乳餵哺的技巧,才不會錯過最佳的上奶時機,產後哺乳也更為從容。
4.保持良好心情:家人的支持和認同,讓媽媽在哺乳期間保持良好甚至愉快的心情,也能有效幫助到媽媽上奶。與此同時,媽媽也需要保持積極正向的想法,在餵哺上即使遇上挫折也不用過度自責、承受太大壓力,對自己多點鼓勵和讚美,才能促使奶量提升。
5.選擇舒適奶泵:若媽媽無法埋身餵哺,選擇一款舒適的奶泵就是一個事半功倍的上奶方法。而一款舒適的奶泵的要素須包括以下三方面:
.嗽叭罩尺寸適中
.率和速度選擇多,可自行調節
.力度舒適,處於可承受範圍
6.享用喜歡食物:除了要避免在孕期及哺乳期內,食用可能令自己身體出現過敏反應的食物外,媽媽都可以盡情享用自己喜歡的食物,切忌強迫自己進食有益但不喜歡的食物,為上奶或餵哺母乳培養一個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