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仔學堂】剪碎食物 影響咬字發音
| 兩歲口肌發展成熟
言語治療師孫樂瑤指出,家長在照顧幼兒餵哺時,普遍會將食物剪碎或剪成粒狀,以便他們進食。其實兩歲後的幼兒,口部肌肉發展已逐漸變得成熟,已經能夠進食不同大細及質地的食物。因此家長可隨着幼兒的成長,增加食物的大小、硬度、稀稠度,以加強幼兒口部肌肉的發展,從而提升他們的咀嚼能力及增加舌頭活動的需要。倘若家長過往有持續將食物剪碎的習慣,不但會影響幼童的咀嚼能力,甚至會因為口部肌肉發展不夠成熟,而影響日後的咬字發音能力。
| 吞嚥過程分四階段
孫樂瑤解釋,一般吞嚥的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包括口腔準備期、口腔期、咽喉期,以及食道期,而口部肌肉於口腔準備期及口腔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於口腔準備期,食物或飲料進入口中,會經由口腔各個部位的協調,包括牙齒、上下顎以及各組口腔肌肉(嘴唇、舌頭以及雙頰),咀嚼並把食物磨碎及攪拌成食糰。當食糰形成後,便會進入口腔期。於口腔期,透過舌頭肌肉將食糰向後推送至喉嚨位置,以引發吞嚥反射,把食物推進至食道。
✦ 5大訓練幼兒口部肌肉 ✦
除了日常進食練習外,家長亦可透過各種遊戲,訓練幼兒口部肌肉的力度、活動幅度及靈活性。
➧ 練習1:吹氣練習
訓練內容:讓幼兒練習「吹氣」動作,按幼童能力,吹走不同物件。 (圖3)
難度控制:
階段一:吹走較輕的物件,例如羽毛或紙碎
階段二:吹泡泡、長笛子、派對喇叭
階段三:用飲管吹走物件 (圖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練習2:派對喇叭及蟲蟲爬行練習
訓練內容:
1. 家長與幼兒一同製作大小相同的蟲蟲。
2. 設立起點及終點。
3. 幼兒需利用飲管,在各自的蟲蟲背部中間位置用力吹氣,蟲蟲便會向前爬行。 (圖5)
4. 最快把蟲蟲吹到終點者為之勝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練習3:派對喇叭
訓練內容:家長訓練幼兒吹氣的運用。
階段一:將派對喇叭含在嘴內,深呼吸。 (圖6)
階段二:大力用氣將派對喇叭吹出來。 (圖7)
目的:以上3個吹氣訓練,主要是訓練幼兒顎、嘴唇、舌頭協調及面頰肌肉的運用,提升幼兒圓唇力度、面頰肌肉張力、加強舌頭往後縮的能力及下顎的控制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練習4:吸啜飲管
訓練內容:透過不同長短、粗幼及彎曲度的吸管,吸啜不同稠杰度的飲料。 (圖8)
難度控制:
1. 飲管越長/幼/彎,難度會更高。
2. 控制飲品的稠度,濃稠的食品或飲品,如乳酪或啫喱。
注意:避免讓幼兒咬飲管,以免他們借用牙齒和舌頭前方的力進行活動。
目的:
訓練幼童合唇能力,提升幼兒舌根的力量及下顎穩定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練習5:舌頭練習
訓練內容:將果醬、蜜糖或其他食物塗於幼童嘴唇上下或兩側,讓幼兒伸出舌頭,運用舌尖舔走果醬或蜜糖。 (圖9)
目的:
訓練幼童舌頭的活動幅度及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