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健康|冬季病毒高峰期小朋友不停病? 哮喘+濕疹+流感+呼吸道感染 一文了解成因+解決方法+預防措施
3大常見冬季嬰幼兒疾病
常見冬季嬰幼兒疾病1|哮喘
支氣管炎 vs 哮喘
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發炎和過敏疾病,患者會間歇因為受到刺激,出現氣管敏感的徵狀,例如喘鳴、氣促、胸悶、咳嗽等情況,通常晚上會比較嚴重。患者通常家族都有哮喘、濕疹或鼻敏感的病例,而致敏源一般都是蟎、寵物的毛髮、花粉等,亦有些患者會在做運動時特別容易發作,而轉天氣亦是很常見誘發哮喘的原因。
不過小朋友氣喘未必是哮喘,亦有機會是氣管敏感或者支氣管炎等問題。支氣管炎一般都是由過濾性病毒感染引致,徵狀可能與氣管敏感很相似,都會咳嗽、氣喘、胸悶,甚至會有些喘鳴,兩者分別於支氣管炎是由感染而致,所以有機會發燒和喉嚨痛,而且一般兩星期左右會康復,氣管敏感和哮喘就可能會持續比較久,而且它們會反覆出現這些徵狀。
8招避開氣管敏感致敏源
所有哮喘病人都會有氣管敏感的症狀,但若然寶寶只有一兩次氣管敏感的症狀,並不代表他們有哮喘。家長可以先了解哮喘成因,以及避開致敏源,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氣管敏感或哮喘發作:
1. 保持家居清潔,每天吸塵
2. 家裏避免用地氈,以及絨面梳化,亦不要用羽毛枕、羽絨被,可以改用乳膠枕或者棉被
3. 床單、被單每個星期最好用60度的熱水洗一次
4. 盡量避養貓狗和放太多毛公仔在家裏
5. 將布窗簾改為百葉簾
6. 天氣寒冷多穿衣服保暖,避免突然之間出入室溫相差很大的地方
7. 多喝溫水,保持氣管濕潤,如果不是致敏的食物,也不需要特別戒口
8. 平時生活習慣盡量要保持心境開朗、輕鬆,有充足的睡眠及休息,平日多做運動。如果有需要,醫生會處方一些氣管擴張的藥物,用了才做運動。
氣管敏感治療方法
氣管敏感並非正確的醫學診斷病名,只是用來形容氣管受到刺激而收縮引致的一些徵狀,包括有: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可能會有喘鳴及胸悶等。嬰幼兒可能因為年紀太小,未必可以做到正式的肺功能測試,所以在頭一、兩次見到這些徵狀,都未必能確定寶寶是否患有哮喘。
如果寶寶患有嚴重的氣管敏感,醫生有機會處方一些氣管擴張的藥物,亦有可能要用氧氣治療,嚴重敏感過敏的情況下,可能要注射腎上腺素,以及用類固醇的藥物去治療。如果醫生懷疑小朋友患有哮喘,也可能處方一些預防性吸入式的類固醇哮喘藥,若然小朋友用完藥後,氣管敏感的發作明顯少了,就可以有助確診他們是哮喘。
哮喘藥會否上癮?
其實哮喘藥的目的是預防孩子病情發作,減少哮喘發作的次數,以及減低每次發作的嚴重性。只要依照醫生的吩咐正確使用哮喘藥,就算用得多也不會上癮,而且用得久也不會失效,醫生會因應患者的病情,用最低劑量的藥物,所以家長可以放心。
常見冬季嬰幼兒疾病2|濕疹
小兒濕疹又稱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炎症,通常在嬰兒或幼兒時期開始出現,主要由於遺傳因素和免疫系統異常引起,導致皮膚對某些物質呈現過敏反應。
濕疹的症狀包括皮膚乾燥、紅腫、痕癢,甚至可能出現水泡和疼痛,這些症狀常常讓孩子感到不適,並且容易因搔抓而引發感染。濕疹患者因遺傳因素皮膚屏障功能失調,令到皮膚屏障比普通人差,較容易乾燥,由於無法抵擋外來刺激或容易受致敏源入侵,引發免疫系統過敏反應。患者必須保持皮膚濕潤,經常用潤膚膏,增強皮膚屏障功能。家長亦要為寶寶選擇適當的衣物、保持環境清潔等方法來幫助緩解症狀,如果濕疹症狀嚴重或反覆發作,建議尋求醫生的專業建議和治療。
濕疹發作的原因
濕疹容易在轉天氣時出現,秋冬天氣乾燥亦都會令濕疹比較容易發作。保持家居環境清潔,避免刺激物,可有效預防濕疹復發。患者應以溫水和無香料的溫和清潔劑洗澡,避免沖涼時水溫過熱,使得皮膚更加乾燥。作為父母,最擔心子女被濕疹困擾一世,大部份小兒濕疹個案在五歲時都會有改善,有七至八成嘅患者到成人的時候不再復發。
遺傳是患有濕疹的其中一樣重要因素,如果父母患有濕疹、鼻敏感或者哮喘其中一樣或多於一樣,小朋友患上濕疹的機會就會增加;而小孩如果還有濕疹,長大後患上鼻敏感和哮喘的機會也會增加。有些濕疹個案是成年時候才開始發作的,所以就算子女在兩歲以下都沒有濕疹,家長們也並非可鬆一口氣。
有1/3患有中度至嚴重濕疹的幼童亦有食物敏感,但食物對較大年齡的小朋友和成人影響通常不大,部份幼兒長大後會逐漸對過往有敏感反應的食物不再過敏,所以除了避免進食經食物測試證實的食物敏感之外,不需要過度戒口,過度戒口反而有機會影響兒童的營養吸收和發育成長。
濕疹的治療方法
當濕疹發作時,醫生會處方抗敏及止痕的藥物,若然傷口受到細菌感染,就需要用抗生素治療。最常用的抗敏藥膏,屬類固醇類,類固醇藥膏有不同配方同濃度,醫生會因應患者濕疹所在患處和嚴重程度去處方藥物。
不少家長都會抗拒使用含類固醇的藥物,除了會擔心藥膏會令皮膚變薄,影響兒童發育兼有倚賴性,亦怕停藥就容易反彈。其實只要跟醫生指示去用藥,適當地使用類固醇藥膏都屬安全,反而家長自行減藥停藥,會影響治療效果,延長療程。現時有一些不含類固醇的濕疹藥膏,如面部、眼蓋及皮膚皺褶這些敏感位置,醫生有可能會選用這些藥;至於病情比較嚴重的話,亦都有一些注射類的生物製劑及口服的JAK抑制劑可以控制病情。
如果小朋友因為濕疹痕癢而抓傷皮膚,照一般傷口護理就可以,不用額外護理。如果小朋友皮膚很痕癢的話,可以用冰敷,要勤力使用潤膚膏,不要亂用成藥,因為有可能加劇敏感。若然情況嚴重,便建議立即求醫。
潤膚有助舒緩濕疹
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濕疹的發生,最好做好皮膚護理,每天最少塗兩次潤膚膏,適當的皮膚護理可以預防濕疹病發,以及減輕病情,即使濕疹患者沒有發作,一年四季都要搽潤膚膏,洗澡亦都要避免用過熱的水和肥皂,不要沖得太久,這樣皮膚的油脂容易被沖走,最好一沖完涼就即刻搽潤膚膏。
市面上護膚產品種類眾多,可潤膚膏並不是愈貴愈好,暫時市面上仍未有一種最好或者適合所有濕疹患者的潤膚產品。選擇潤膚產品的時候,要選擇一些沒有添加、沒有香料、色素,以及低敏配方的產品。打着「純天然」的草藥或有機產品也不一定最好,其中也可能含有致敏源。油份高的潤膚膏鎖水能力會比較高,但亦要平衡使用時的舒適程度,選擇皮膚能接受和適合的產品,才能持之以恆使用。
濕疹常見致敏源
認清和避免接觸以下致敏因素,便能減低引發濕疹的機會。
-
汗、羊毛、肥皂、化學劑等刺激物,因此患者要避免使用這些產品,出汗後最好立即抹身,以防濕疹復發
-
減少待在乾燥的空間內,如果天氣乾燥,建議可於家中放置加濕器
-
一冷一熱的極端溫度,亦較容易引發濕疹
-
二手煙及空氣污染,亦對濕疹患者有負面影響
-
塵蟎、貓、狗、花粉
-
1/3患有中度至嚴重濕疹的幼童有食物敏感,所以要特別注意飲食
-
壓力亦是成人或較大的小朋友其中一項誘發濕疹的因素,所以亦要保持心境開朗,多做運動
常見冬季嬰幼兒疾病3|呼吸道感染
踏入秋冬,除了轉天氣令敏感復發,秋冬天氣比較乾燥,尤其是天氣寒冷的時候,也是一些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在香港最常見呼吸道的感染,多數都是一些過濾性病毒,例如是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狀病毒、鼻病毒、腸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瘤感、腺病毒,還有細菌性感染的肺炎鏈球菌,以及肺炎資源體。
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有普通傷風、喉嚨發炎、扁桃腺發炎、鼻竇炎、中耳炎和小朋友獨有的嘶哮症。而下呼吸道感染有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和肺炎。=一般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會比上呼吸道感染較嚴重,如果小朋友有發燒至40度以上並且持續不退,出現呼吸道症狀,並且有喘鳴、嘔吐及腹瀉等,應盡快求醫生。
常見呼吸道感染病和治療方法
1. 嘶哮症
嘶哮症(CROUP)是常見的兒童呼吸道感染疾病,大多數由過濾性病毒感染到聲帶、喉頭、氣管等部位,亦可以是細菌性感染。副流感病毒最為常引致嘶哮症的病毒,還有2019冠狀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患者一般會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例如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由於咽頭腫脹,呼吸受阻,而導致呼吸困難。嘶吼症主要影響6個月至5歲的兒童,因為嬰幼童的氣管比較幼細,軟骨尚未成熟發育,當狹窄的氣管出現腫脹,就較容易導致阻塞。患者吸氣時會發出尖銳的喘鳴聲、咳嗽時會發出犬吠聲,像海獅叫般。醫生會因應患者的嚴重程度,決定使用例如口服、注射或吸入式的類固醇藥物作治療。另外亦有機會會以吸入式腎上腺素霧化劑來治療患者,嚴重個案或需住院。
2. 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是由病毒引發的毛細支氣管感染,一般只會在兩歲以下的幼兒出現,呼吸道合胞病毒是1歲以下孩子毛細支氣管炎最常見的病因。其他呼吸道病毒如鼻病毒、人類偏肺病毒、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博卡病毒和冠狀病毒也可以引致毛細支氣管炎。患者初期會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如發燒、流鼻水、咳嗽、打噴嚏,之後會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呼氣時可能會出現尖細的喘鳴。由於呼吸困難和不適,患者有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和軟弱無力。有研究發現曾經在幼兒是出現過嚴重的毛細支氣管炎,長大後患有哮喘的機會會比較高,不過原因暫時仍未證實。毛細支氣管炎治療主要是靠藥物舒緩症狀,例如退燒藥,口服或吸入式氣管擴張劑,嚴重的話可能需要住院接受氧氣治療或管飼法。
3.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病毒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是香港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在香港流感高峰期大多是在1至3月或4月,夏天亦有一個小高峰,大約在6至9月期間。普通傷風比較,流感的症狀一般比較嚴重,病徵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及關節痛、疲倦和頭痛,亦有可能出現嘔吐和腹瀉等。大部份流感個案也是輕微的,但長者、5歲以下兒童、孕婦及有長期病患的人士,則屬高風險人士,較大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肺炎、敗血症、腦炎、心肌炎甚至死亡。
患者通常數天至兩周會自行痊愈,抗病毒藥物可以減輕病情,縮短患病時間和減低傳染性,在病發48小時內開始服用效果最好。流感疫苗是安全,有效預防流感和其併發症的方法,政府亦建議年滿6個月的健康人士,每年也要接種流感疫苗。
4. 2019冠狀病毒
2019冠狀病毒已加入成為了一種常見的呼吸到感染病毒,自從2023年政府放寬口罩令,2019冠狀病毒感染有短暫上升趨勢,但直至2023年5月之後,感染數字也隨着下降,暫時每4至6個月可能有少少升幅。2019冠狀病毒感染病徵,包括發燒、乾咳、疲倦,亦有可能喪失味覺或嗅覺,以及鼻塞、結膜炎、喉嚨痛、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皮疹、噁心或嘔吐、腹瀉、發冷或暈眩。有些感染者只有很輕微或不明顯的病徵,有些則可能出現嚴重的症狀,例如呼吸困難胸口痛或精神錯亂等。2019冠狀病毒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呼吸衰竭、急性呼吸困難綜合症、敗血症、多器官衰竭。有些2019冠狀病毒病的兒童和青少年患者可能出現一種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稱為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大約10至20%的患者可能會有「長新冠」的問題。
5.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香港,呼吸道合胞病毒全年皆會發生。呼吸道核包病毒會引致呼吸道感染,例如氣管、肺部及中耳的感染,是其中一種在香港最常見的兒童感染,有5成的1歲幼兒曾感染過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是引致一歲以下嬰兒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最普遍原因。大部份患者病情輕微,通常在一至兩個星期內康復,治療主要可用支援性療法舒緩症狀,但亦有機會發展成為危及生命的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
感染嚴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高危群組包括早產嬰兒、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肺部支氣管發育不良或有慢性肺病、患有遺傳病和神經系統或肌肉疾病和有嚴重免疫系統缺陷的嬰幼童。現時沒有有效對付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抗病毒藥,抗病毒藥只會在在危急情況下考慮使用,如果想預防嬰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需在媽媽懷孕期間便接種疫苗。
6. 腺病毒
腺病毒雖然可以感染任何年紀,但在6個月至5歲的嬰幼兒最為常見,基本上大部份小朋友在10歲前最少也患過一次腺病毒感染。最常感染上呼吸道如傷風,但也可以感染下呼吸道,導致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腺病毒也可以引致結膜炎,即俗稱的的紅眼症,也可以導致腸胃炎。大部份感染都是輕微兼可自行痊癒,只有少部份出現心肌炎、肝炎、腎炎等嚴重併發症。腺病毒沒有預防疫苗,主要給予患者支援性治療、舒緩症狀。
5招預防呼吸道病毒感染
-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注意手部衛生,勤潔手,尤其接觸口、鼻或眼之前和後、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臂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
佩戴口罩:尤其需接接任何有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士、本身屬高危或免疫力低的人士,如前往人多場所例如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也應佩戴口罩。
-
良好體魄:保持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分緊張,不要吸煙和避免飲酒,以建立良好身體抵抗力。
-
保持家居清潔:經常清潔和消毒上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可用一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
-
保持空氣流通:於室內盡量打開窗戶,每天至少開窗5-10分鐘,最好是對角線方向的窗戶同時打開,這樣可以形成空氣對流。
資料提供:黃溢妮/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原文刊登於《媽媽寶寶》第435期
雜誌詳情及訂閱優惠:http://bit.ly/42qpz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