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健康|小心開學病毒大爆發!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預防手足口病+腸病毒+新冠肺炎

嬰幼兒健康|小心開學病毒大爆發!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預防手足口病+腸病毒+新冠肺炎
日期:2024-08-22
9月開學季,隨着孩子們回到集體生活,接觸到更多同齡人,傳染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是幼兒生病高峰期,常見的幼兒疾病如感冒、流感、手足口病等,亦往往在這個時候爆發。以往都有不少家長反映小朋友在上學後經常生病,這是由於幼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加上長時間在校內接觸同學,又或者每天乘坐交通工具,接觸病毒的風險大大提高。因此大家不可掉以輕心,要為孩子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家校合作防疫,保持環境清潔,讓孩子以健康的身體學習和成長。

學校集體生活提高傳播風險高

踏入開學季節,學童回到學校展開集體生活,也是各種傳染病爆發的高峰,當中最常見的疾病,除了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還有腸病毒、手足口病等,這些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並在學校和人群密集的地方傳播。家長和教師都需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例如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定期消毒教室和玩具、以及確保孩子們有足夠的休息和營養。

 

3個良好衛生習慣 防患於未然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是最好的預防感染病毒的方法之一。

 

1. 學童應時常保持雙手清潔,經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觸嘴、鼻子或眼睛,以及使用洗手間後,使用正確的洗手方法,以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至少持續20秒,然後用乾淨的紙巾抹乾或風乾。

 

有家長擔心經常使用酒精搓手液,會影響幼兒的肌膚,可以使用溫和的肥皂和清水洗手,既保護皮膚,又能預防疾病傳播。

 

2. 注意避免觸已感染病毒的人,如果同學或老師生病了,就不應再跟對方有密切接觸,特別是在他們出現咳嗽、打噴嚏或流鼻涕的情況下。

 

3. 教導學童使用紙巾或手肘遮掩咳嗽和打噴嚏,以避免病毒通過飛沫傳播,

 

上學該不該戴口罩?

新冠肺炎下,學童經歷了數年戴口罩的日子,在脫下口罩後的初期或許的確比較容易患有呼吸道感染,但又希望讓子女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且幼兒在學習溝通發音的黃金時期,戴上口罩令她們學習比較困難。家長可以自己衡量得失,選擇戴口罩與否,可一旦生病就應該留在家中休息。

 

3大開學常見傳染病

開學常見傳染病1|手足口病

在香港,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傳染病,主要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的病毒性感染疾病,通常在兒童身上發生,但成人也有可能遭受感染,所以無論大人和小朋友都應該注意個人衞生,避免與手足口病患者接觸。香港

 

手足口病傳染性高

手足口病高峰期一般在5月至7月,亦有機會在12月出現一個較小型的高峰期。手足口病相對傳染性較高,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及接觸傳播,例如咳嗽、打噴嚏的分泌物等,還可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穿破的水疱、糞便或觸摸到受污染的物品傳播。

 

手足口病病徵

一般來說,手足口病的潛伏期約為3-7天,患者在病發的首周最具傳染性,但初期病徵並不明顯,一般包括發燒、喉嚨痛、食慾不振和疲倦。之後才會出現口腔潰瘍和手足皮疹,除了手掌和腳掌,皮疹或水疱有時也會出現於臀部或生殖器位置。

 

家長可以留意到子女的不適,例如比平時沒那麼愛玩,以及口腔內部的潰瘍或水疱。如果小朋友患上手足口病,應停課至所有水泡變乾後約兩星期,而且在家中,應避免與其他孩子密切接觸。

 

現時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手足口病,藥物治療只是緩解症狀,如發燒或口腔潰瘍引起的疼痛,患者應多喝水,保持充足休息。大部份病徵輕微的患者通常會在7-10日內自行痊愈。

 

手足口病預防小貼士

1. 勤洗手:經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特別是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和後,進食及處理食物前,接觸水疱後,以及如廁後。洗手時應搓手至少20秒,用水沖洗並用紙巾擦乾。

2. 避免接觸感染者:照顧者亦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避免與感染者有親密接觸,如接吻、擁抱,並避免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如鼻涕、唾液和糞便。

3. 保持環境清潔: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家具、玩具和共用物品。使用1:9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待15-30分鐘後,用水沖洗並擦乾。

4. 避免共用個人物品: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餐具或其他個人物品,並在用餐時使用公筷和公匙。

 

開學常見傳染病2|腸病毒

腸病毒是一群於腸內繁殖的RNA病毒的統稱,並會影響其他器官和系統,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伊科病毒及小兒麻痹病毒等,而其中EV71 型腸病毒更會引起手足口病及較嚴重的併發症。腸病毒感染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存在,症狀可以從輕微到嚴重都有,感染高峰期通常在夏季和初秋。

 

腸病毒可以經過腸胃道、呼吸道、以及通過接觸患者的水泡而傳染。雖然這群病毒被稱為腸病毒,它們甚少會引起肚瀉等腸胃不適症狀。相反,症狀是根據腸病毒感染的地方而有所不同。所以跟腸胃炎不同。

 

腸病毒症狀輕微

葉醫生續指,大多數感染腸病毒的患者症狀輕微,會出現有如傷風的症狀,例如打噴嚏、咳嗽、流鼻水及肌肉疼痛等,嚴重的話亦有可能引起紅眼症、手足口病、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等較嚴重的症狀。

 

腸病毒的感染症狀多樣,取決於病毒的種類和感染的部位,常見症狀如下:

發燒:通常是初期症状,持續1-2天。

喉嚨痛:伴隨發燒出現,可能導致吞嚥困難。

口腔潰瘍:口腔內出現疼痛的水泡或潰瘍。

皮疹:手掌、腳掌、臀部或生殖器部位出現紅疹或水泡。

腹痛和腹瀉:腸胃道感染的常見症狀。

 

腸病毒的潛伏期約為3至7天,若成人免疫系統較強,較少會因為感染腸病毒而有嚴重的病徵,受感染而症狀輕微的話,通常會在幾天內自然痊愈。小朋友感染的話,則緊記要多休息及多喝水,在症狀退去後便可回校上學,但如果感染的是比較嚴重的腸病毒,便需要在症狀完全消失後,再在家休息兩星期才回校會比較安全。

 

腸病毒預防小貼士

腸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增強個人免疫力,有強健的體魄,才是最佳預防受到病毒感染的方法。

 

1. 保持環境衛生:勤洗手、避免與患病者接觸,以及保持環境的清潔和衛生,經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是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和進食之前,亦要避免與人共用毛巾、餐具或其他個人物品,並以1:99的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和消毒經常接觸的家具。

2.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充足睡眠,增強個人免疫力。

 

開學常見傳染病3|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引起的疾病,自2019年底首次在中國武漢爆發以來,迅速蔓延至全球,成為一場影響深遠的全球大流行疾病。新冠肺炎病毒在冬季活躍程度較高,但在學校這些人群密集的場所,亦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受到感染。

 

新冠肺炎傳播途徑

新冠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會釋放出含有病毒的飛沫,當飛沫被附近的人吸入,便會受到感染。此外,病毒亦可以通過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傳播,而在密閉或通風不良的環境中,也會通過氣溶膠形式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增加傳播風險。

 

新冠肺炎症狀

新冠肺炎的症狀範圍廣泛,從無症狀感染到重症肺炎不等,發燒、咳嗽、流鼻水、疲倦、味覺或嗅覺喪失等,都是新冠肺炎常見的症狀。此外,還會喉嚨發炎或疼痛,以及肌肉或關節疼痛,嚴重病例可能出現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病毒的潛伏期約為1-14天, 而康復期普遍於7天左右,但遇上長新冠的話,可能要兩個月以上才能完全康復。

 

當懷疑受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應及時就醫,避免病情加重或傳播給其他人。而確診的學生,應進行適當的隔離,直到檢測重回陰性才返回學校。家長和學校應保持密切溝通,共同關注學生的健康狀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新冠肺炎預防小貼士

1. 保持社交距離: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法,除了勤洗手外,如校內出現新冠肺炎個案,在校園內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離,避免學生出現擁擠和近距離接觸。如果在室內公共場所和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應佩戴口罩阻擋飛沫傳播。

2. 保持環境清潔衛生:桌椅、門柄及教具等物品,應經常以稀釋漂白水消毒,課室亦應該保持良好通風,開窗或使用空氣淨化器。

3.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確保學生攝取均衡的營養,增強免疫力,保證學生有足夠睡眠時間,促進身體健康。

4. 接種新冠疫苗:雖然接種疫苗後仍有可能感染新冠肺炎,但可以更有效預防重症的出現。

 

其他開學常見病毒

 

流感

上呼吸道感染

珍珠疣

病毒

流感病毒 (如甲型、乙型)

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合胞病毒及腸病毒等

傳染性軟疣病毒

 

高峰期

1-3/4月和7-8 月

2-3 月

不定

感染渠道

飛沫、接觸

飛沫、接觸

直接及間接接觸

病徵

發燒、咳嗽、喉嚨痛、身體疼痛和乏力

咳嗽、喉嚨痛、鼻塞、流鼻涕、發燒、頭痛及肌肉痛等

皮膚上長出表面光滑的疣粒

潛伏期

1-4 天

大部分1-3 天

數星期至數個月

症狀長度

5-7 天

1-3 星期

平均6-18個月

停課時間

幼稚園或幼兒中心如有爆發情況,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可能會建議停課七天

症狀減輕後才回校

/

成人會否感染

較少

預防貼士

接種疫苗、保持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避免共用毛巾等物品

 

 

紅眼症

水痘

輪狀病毒感染

病毒

細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等 病毒:腺病毒及腸病毒等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輪狀病毒

高峰期

夏天

冬天:11月至翌年2月

天氣較涼季節

感染渠道

接觸、受污染水源(游泳人士)

飛沫或空氣

口糞途徑

病徵

眼睛有分泌物、流眼水、異物感、痕癢、疼痛、眼睛紅腫,畏光等

發燒、疲倦、食欲不振、痕癢的紅疹、然後形成凸起的豆狀小水疱

發燒、嘔吐、水狀腹瀉及腹痛等,嚴重可引致脫水等情況

潛伏期

細菌:1-3 天

病毒:1-12 天

10-21 天

通常少於48小時

症狀長度

1-2 星期

2-4 星期

3-7 天

停課時間

建議3-7天

直至所有小水疱變乾

直到症狀解除

成人會否感染

會,但5歲以下小童最常見

多發生於12歲以下兒童

多發生於5歲以下小童

預防貼士

保持雙手清潔、勤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避免共用個人物品

接種疫苗、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及空氣流通

接種疫苗、保持良好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

 

原文刊登於《媽媽寶寶》第431期

雜誌詳情及訂閱優惠:http://bit.ly/42qpzP8

 

資料提供:葉蓉蓉/註冊西醫

眼睛健康|疫後學童近視比例升至35% 近距離閱讀+使用電子產品+戶外活動少
嬰幼兒健康 2024-08-16
眼睛健康|多曬太陽有助控制孩子近視? 家校合作由4方面入手 鼓勵孩子多到戶外活動
嬰幼兒健康 2024-07-25
眼睛健康|花粉塵蟎致鼻敏感?眼睛亦會過敏!遠離致敏原 4招舒緩眼睛紅腫痕癢
嬰幼兒健康 2024-07-08
嬰幼兒健康|寵物令BB易敏感?BB特別易被病菌傳染?BB常見4大病菌感染 徵狀+預防方法
嬰幼兒健康 2024-06-29
BB打針|政府免費疫苗足夠嗎?自費疫苗為BB提供更全面保護 上門打針更方便
嬰幼兒健康 2024-06-27
眼睛健康|不想小朋友眼鏡鏡片越來越厚?眼軸測量4大好處 預防近視加深
嬰幼兒健康 2024-06-18
眼睛健康 | 一文睇清小童視力篩檢4大項目 及早發現眼睛問題 視力+色覺+協調+外部健康
嬰幼兒健康 2024-05-22
嬰幼兒健康|季節性流感高峰期 為甚麼小朋友特別容易中流感?中醫:先改善體質 從「治末病」做起
嬰幼兒健康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