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健康|腸易激綜合症影響孩子生長速度 附治療方式
甚麼是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的病徵為腹痛,伴以腹瀉、便秘,重複發作並有一定頻率,每個月最少發作4次,持續超過兩個月。根據羅馬四診斷標準,腸易激綜合症可分為四類:便秘型、肚瀉型、綜合型、無法分辨型。區分不同類型有助醫生針對病徵給予相應治療。
誰會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約2成成年人患腸易激綜合症,在小學生中發生率約為5%,中學生則為15%。
情緒、壓力亦有影響
腸易激綜合症的成因暫時未明,影響因素可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包括腸敏感、神經線較為敏感以及腸道微生態失調。
腸敏感患者一般會因為腸胃蠕動不規律及蠕動力度過大而導致肚痛不適。而神經線較為敏感的意思指:腸道蠕動的感覺信息被放大,增加患者的不適感覺。而腸道微生態失調患者較容易出現肚脹,大便形態及規律不正常等現象。外在因素主要為心理方面,包括壓力、焦慮、抑鬱,受虐、家庭問題等也會造成心理影響,易誘發腸易激綜合症。
影響日常生活
腸易激綜合症最主要影響在於日常生活。患者感到腹部不適,出現排便問題。患者也可能因擔心飲食後出現以上情況,不想或者不敢進食,有機會導致營養不足、體重下降,生長速度放慢。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進而有機會影響情緒,導致失眠、焦慮、抑鬱,也對學習及社交方面造成影響。
排除其他腸道疾病診斷
腸易激綜合症通常透過臨牀病徵判斷,醫生會通過排除其他徵狀相似疾病,從而進行診斷。與腸易激綜合症徵狀相似的疾病可能伴有更嚴重症狀,比如腹瀉、嘔吐情況嚴重,大便有血、原因不明的發燒等,有機會由食物敏感、腸炎、腸阻塞等問題所致。腸易激綜合症也易與同為功能性腸胃病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混淆。
多數患者不需做太多檢查,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判斷,有懷疑則會作進一步檢查,如腹痛情況嚴重會進行內窺鏡檢查、驗大小便了解是否有寄生蟲感染等。
如何治療
腸易激綜合症主要影響日常生活,因此治療目的主要為緩和病徵,減少不適,助患者回復正常的日常生活。
首先,最重要是進行確診,並向家長和小朋友解釋腸易激綜合症不會對生命有直接威脅,以消除擔憂。第二,通過藥物、心理治療,配合飲食上的改善,減輕症狀。藥物方面,醫生會針對個別症狀處方藥物,包括減低腸道或神經線敏感的藥物、幫助改變大便習慣的藥物。飲食方面也需多加留意,肚瀉型患者需要減少進食高腹鳴(FODMAP)食品避免腹瀉,有便秘問題需補充高纖維食物。受病症影響患者可能缺乏營養,以上問題都可請註冊營養師幫忙跟進處理。情緒方面需視乎年齡及問題嚴重性處理。李醫生提醒,小朋友腹痛時家長可幫忙分散注意力,越提醒小朋友關注腹痛會導致症狀更明顯。深層次問題如抑鬱、焦慮等,需尋求專業輔導或接受心理治療。
資料提供:李恒輝醫生 / 腸胃肝臟醫生
-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
- 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