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仔學堂】 家長切勿將關愛變為溺愛
美國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對寵物的愛有一致性,可以說是一種父親或母親的本能,他不需要努力,不需要經過意志抉擇,並且對心靈的成長毫無幫助,所以不能算是真愛,雖然溺愛能幫助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但要養育健康而心智成熟的子女,還需要更多的東西。
有沒有在不經意之下溺愛孩子?
有時候我會見到有一些家長來接小朋友下課的時候,一見到孩子就噓寒問暖,問小朋友上課「開不開心」、「累不累」、「喜不喜歡老師」,深怕上課令孩子不高興;也有另一類家長,就是什麼都會搶着為孩子做好,什麼都無微不至,認為孩子長大就會懂得做,現在不需要急着要他做。還有一種家長,就是遇到什麼事情反應都很熱烈,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欺負,認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關愛變成溺愛
表面上看來這些家長對孩子的照顧都是無微不至,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避免孩子被外界造成任何傷害,用盡他們的努力去愛護孩子,可惜這樣已經越過了關愛的界線,變成了無止境的溺愛,太過關注孩子情緒的家長,稍有不慎,很容易就會失去分寸的拿捏,一不小心就會從關愛變成溺愛。
有技巧的互動
相信很多時家長提問孩子上課「開不開心」或「好不好玩」等問題其實都是想了解多一點他們的學校生活,不過也要有技巧的提問,假設小孩說不開心、不好玩或不喜歡老師,家長是否可以馬上替孩子轉校?如果按照這些父母的邏輯推論,孩子長大之後,如果上班不開心、不好玩或不喜歡老闆,他們是否可以不上班或馬上轉工?如果家長希望多點了解小朋友上課的情況,不妨嘗試問一下小朋友上課做了什麼東西?和老師或同學玩了什麼遊戲?那位是你的好朋友?這些問題都是比較正面。
鼓勵小孩自己的事自己做
家長可以多鼓勵小孩自己嘗試,讓小朋友學習自己的是自己做,從小培養他的責任感,可能初時或者會做得不太好,甚至會失敗,但小朋友總要學習和成長,要讓小朋友懂得面對失敗,了解失敗的原因才會有下一次的成功。
不用害怕孩子被欺負
每位父母都想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保護自己的小孩,不過小孩總要長大,總要學習自己保護自己,甚至學懂保護身邊的人,孩子被欺負時不用反應劇烈,可以多了解他們被欺負的原因,教導他們心平氣和地解決。真正關愛孩子的父母就是教導小孩如何處理,而不是幫助小孩去處理,否則只會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讓小孩變成了一隻有翅膀而不懂振翅高飛的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