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學習| 從拆解字形開始 4招幼兒無痛學中文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及學習領導學部助理院長羅嘉怡博士認為,「疫情以來,學生回校上課時數少,雖然『聽』、『說』無問題,但仍未能書寫,連簡單基本組合字也不會。」情況已伸展至小學,她續稱:「曾在名校教一年級的老師反映,現在似在教幼稚園學生。」
「與以往小一比較,他們已能完整地表達意念,能夠書寫文字,學習句式、寫句子;下學期應已教授作文、作段落;可是,現在初小生要從寫字學起,認字不足,要老師額外輔助,才能閱讀整篇文章,進度較以前緩慢,連3年級生也出現這情況,如天、犬、太也未能分辨。」羅博士再補充。
學中文原則:先易後難、先簡後繁,先具體後抽象
以常用部件,如「足部」為例。中文最難學之處,就是變形字體,如「足」,置左或置右的意義不同,如「路」及「捉」,「足」置左方,舉例說,如「路」,筆劃13,若「路」拆成兩部件,變成兩部份。「足」代表一隻腳,「各」讀音「各」;之後,再以故事向小朋友講解,走路聲音為咯、咯聲。要在「路」上「行」走才「各」、「各」;若在床上行,則無聲。將文字形象化,用對腳在路上行,才會是「咯」、「咯」聲。
學習要訣:家長可先將13劃變2部件 (單位),因為兩個部件,一是隻腳 (部件:足),另一部件(讀音:各),之後,以故事形式說教,「原來用對腳行到咯咯聲叫一條『路』小朋友必會喜歡聽故事,讓故事增強學字記憶,於是將13劃變成兩部份,就會容易記。」
簡易識字4招
第1招:部件識字
原理:將漢字「一」拆為「二」
如例子「路」,先將沒關連的13劃變成兩部件,有故事,教導子女「足」字的意思,屬意符,即代表意思的符號,然後「各」代表聲音,屬聲符,教人學習讀音,這樣,小朋友可同時學習造字原理。「部件識字」可以讓學生認識漢字結構,如「路」代表左右結構,懂漢字結構,有利他們書寫中文字時,更易於「裝字」方法。因為寫字也講求裝字,即代表字體寫得美觀與否。
方法就是重覆使用,如「足」部件有很多,包括跌、路、跑、跳、踢及捉,「足」字重覆出現,讓他學習一個部件,就可以從詞彚網絡,學習到更多中文
字。
第2招:集中識字
原理:用共同部件,帶出一系列漢字,名為集中識字。
集中在一個部件,帶出用這部件「足」字所組成的「字家族」,如跌、路等,共同元素為「足」,全用「腳」去完成,讓孩子容易記。
集中識字,又可為基本「字帶字」,舉例說「足」為基本字,帶出一系列由「足」構成的字,即是基本字(足)帶出字帶字(各)等於「路」。因為「足」這個字,帶出同對腳有關的故事,讓孩子易於明白及牢記。
每字學習五個部件,再帶出5個(關連)字,孩子便能一次學懂25個字,加上將漢字形象化及故事化,幼童學習會更快、更得心應手。
足:路、跌、跑、跳、踢
言:談、論、討、課、詩
日:晴、明、時、曉、照
人:你、他、們、仁、個
貝:購、買、賣、貴、貨
第3招:認識音、意結構
85%漢字為形聲字,也有意符及聲符。若學生遇上不懂的生字,可透過音、義結構去解難。
方法:先找出漢字所屬的結構,如左右結構,先看置「左」部件,通常代表意義,置「右」部件,多為表達聲音。小朋友從漢字(如:路):字形結構上,可以聯想到,這與對腳有關的,再看置右部件,與聲音有關,如:「路」的右部件「各」,再讓小朋友猜讀音。
這樣,對閱讀句子或文章時,可透過上文下理,了解其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意思。羅嘉怡也提到,漢字結構除左右外,還有上下結構,如「買」就屬上下結構,表達意思通常部件會放在下方 (如:買、賣)等。
第4招:加減法識字
當學生認識加減法識字,學到中文的字量以倍增計。
方法是把不同的部件進行加減合併,可組成的很多不同漢字,利用學生已認識的字,再進行加減法,幫助學習新字。此舉有助他們把中文部件組合起來,更容易明白。
1.加法識字法
家長先提供5個部件 (生字),如人、言、火、車、日:
「人」+「也」=「他」
「人」+「門」=「們」
「言」+「果」=「課」
再叫孩子用上述(兩組或以上)部件進行加法拼砌如,如:
「日」+「日」=「昌」
「人」+「火」=「伙」
「言」+「火」+「火」=「談」
2.減法識字法
家長先提供5個部件 (生字),如人、言、火、車、日:
「他」-「人」=「也」
「們」-「人」=「門」
「你」-「人」=「尓」
3.加減法識字
用上述(兩組或以上)部件進行加法拼砌,如
「日」+「日」=「昌」
「人」+「火」=「伙」
「言」+「火」+「火」=「談」
原文刊登於《學前&親子》93期
雜誌詳情及訂閱優惠:http://bit.ly/42qpz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