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仔學堂|孩子拒絕返學?遇上校園欺凌怎麼辦? 7大跡象恐被欺凌 附3招應對方法
校園欺凌不時發生
早前,小學三年級女童疑遭校園欺凌,被同學扯掉頭髮、抓傷臉部及撼頭落地。家長向校方投訴事件,但學校為免影響學校聲譽,最後竟求息事寧人,事件引起社會關注。
怎樣才算欺凌?
小朋友上學去,每天都接觸不同的同學,有時候,難免會有爭執或互相肢體碰撞的情況發生,但怎樣才算是校園欺凌呢?
爭執就是互相在說話、甚至是行動及肢體上的碰撞,或者是說話上的碰撞。至於欺凌則是強弱都很一面倒,也就是其中一方其實只是一面倒的承受,沒法子作出反擊。就算是有機會反擊也好,他的反擊其實是完全沒有作用的,這就是屬於欺凌。此外,爭執可能只是一對一,通常都是勢軍力敵的。但是欺凌卻有可能是許多個人對一個人,形勢強弱明顯。
4種校園欺凌
1. 武力
使用武力作出欺凌,例如出動拳腳毆打對方等。
2. 言語
施暴一方用語言辱罵、嘲笑及譏諷對方等。
3. 社交
例如一幫人杯葛一個人,大家聯合起來不跟他玩等。
4. 物件
例如取了被欺凌的金錢、用品,又或者搶去他的個人物品等。
中小幼學生才有欺凌?
別以為欺凌只發生在中、小學等較大年紀的學生身上,原來任何階段的小朋友也會出現欺凌的情況,就是幼稚園的小朋友身上也有可能會發生和出現。
發生在幼稚園的小朋友身上,開始時可能只是言語上的欺凌,或許情況並不太嚴重,例如當一個小朋友在行為上有少許偏差,又或是比較頑皮一點的,就會成為被欺凌的對象。例如老師看到有同學弄跌了東西時,然後問是誰弄的,其他同學雖然沒有親眼目睹,但卻口逕一致的指證是被欺凌的一位同學做的。
發生在幼稚園的孩子身上的,通常都是言語上的欺凌居多。但到了中、小學,其他種類的欺凌也有可能會出現。
誰會較易成為被欺凌對象?
一般來說,性格比較內向、平日不多說話,以及較少社交的孩子較多會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孩子被欺凌7大表徵
平日孩子上學放學,日復日年復年,家長很難察覺孩子是否被欺凌,也難以每天細問,家長不妨留意孩子平日有否以下7個表現,如果有這些情況出現,就要了解一下孩子是否被欺凌。
1. 拒絕上學
2. 經常無故哭泣
3. 對別人不信任,難以跟別人建立關係
4. 不時出現咬手指、抓頭等焦慮表現的小動作
5. 年紀較細的小朋友會出現行為倒退的現象
6. 專注力欠佳,不容易集中精神學習
7. 身體響起警號,出現如肚痛、發燒等狀況
3招應對被欺凌的孩子
當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牽涉在欺凌事件上,有何應對方法?
1. 家長先要告訴孩子這並非他的錯。
2. 家長要跟學校一起去商討如何處理。
3. 其次就是要教曉小朋友,在欺凌之前遇到這些情況時,如何有自信和堅定地告訴對方要停止這些行為,也可預先告訴他們有何求助的方法。
同理心助欺凌別人的孩子
至於面對欺凌別人的那些小朋友,可以給予他們一些同理心的訓練,以及跟學校共同去處理,不能輕視嚴重性,以為只是跟同學鬧着玩,沒甚麼大不了的,從而將欺凌別人的行為糾正過來。
學生求助無援堪憂
2023年6月,香港救助兒童會發表最新的調查報告「Young Voices」顯示,接近1/4的香港學生擔心被欺凌或曾受其他兒童或青少年暴力對待。此外,獅子山青年商會與香港家庭調解協會於2019年2月至4月期間,在全港各區抽樣訪問604名小一至小六學生,調查結果顯示,有37.8%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年曾經遭受欺凌,當中8.1%學童平均一個月遇上5次或以上。
其中43%受訪學童表示曾被改花名,當中也有身體及言語欺凌。有接近24%的學童表示,曾被別人無故推撞以及用腳絆倒;另外有14.3%受訪學生表示,在過去一年曾被人拳打腳踢;26.9%受訪者則曾遭受言語欺凌。
至於社交欺凌也相當嚴重,22.5%學童表示過去一年曾被人散播謠言,19.8%則曾被人杯葛。在遭受校園欺凌時,有31.3%受訪小學生表示感到憤怒,10.4%會因此抗拒上學,更有4.8%受訪者表示曾經萌自殺念頭。此外,調查又指出,其中19%學童表示不知如何應對,12.4%則曾向別人求助但問題並沒有改善。
資料提供:程衞強 / 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
原文刊登於《學前&親子》94期
雜誌詳情及訂閱優惠:http://bit.ly/42qpz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