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公園玩 發展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其中一個很大的範疇是前庭感覺失調,包括過弱或過於敏感。前庭神經系統不理想的話,會引發不少問題,例如平衡感較弱,影響坐姿,進而有機會影響視力。另外,也有機會令孩子坐立不安,難以專注課堂。近年不少學校、興趣班大打訓練孩子感覺統合的旗號,望透過不同活動訓練小朋友的本體覺、前庭覺和觸覺,成功吸引爸媽為孩子報名。這些訓練主要是刺激孩子的感官,以至大腦能產生正常分泌,從而建立成熟的感覺統合神經系統。
從中觀察
香港教育大學幼兒發展中心有一後花園及戶外遊戲場,包括大沙池、大草地、水池、種植場等。陳博士指,在充滿大自然氣氛的戶外環境,自然的玩樂有助小朋友身心發展,爸媽可經常帶孩子去公園玩,在玩樂中觀察孩子的表現,例如會否出現怕上落樓梯、不喜歡玩大肌肉運動、搖的東西等徵狀?這些反應可能是因情緒,也有可能是怕高、前庭感覺較弱、重心不穩,怕雙腳離地之感覺等原因。同時若太常跑跳,完全不能節制休息,不願停下來,有可能是前庭感覺過敏,要不停刺激才舒服。但這些都只是部分可能,若有相類情況,也有機會只是孩子較為好動愛玩,家長毋須擔心。若然情況嚴重,建議直接向專業人士尋求意見和協助。
日常運用
要有系統地訓練感統,恆常課程當然有其好處,但並非每個孩子都需要刻意訓練。所謂感覺統合,不過是在生活中學習運用、感受不同感官,而公園亦是個好場地運用感統。在公園,有足夠的空間讓孩子跑來跑去,攀上攀下。除了透過遊樂設施放電和滿足感官、接觸大自然的花草樹木、與人在玩樂時溝通等,這都正是很好的場地,讓孩子在輕鬆環境中觀察、吸收、進步。
好奇寶寶
隨着孩子年紀漸長,他們會對身邊事物越來越好奇:為甚麼夏天的時候樹葉是綠色,現在變了顏色甚至落下了?為甚麼小鳥被嚇會飛走?明明在家唯我獨尊,為甚麼在公園玩鞦韆要排隊?這個跟那個同為滑梯,為甚麼一個直一個曲?迷宮一定要由頭行到尾,找到出路嗎?若爸媽可定期抽空與孩子一起到公園探索新世界,滿足一下他們的好奇心,相信他們定感幸福。
特別兩覺
提到感官,我們一般只認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感覺統合除了五感官外,還包括以下兩個重要但平常較少接觸的:
1. 前庭覺:平衡的感覺,讓小朋友知道身體有否失去平衡。
2. 本體覺:知道自己身體如何郁動,如何控制力度。
鞦韆:鞦韆搖晃的特質能讓孩子玩時感受到力度和速度,這種搖晃可提供有規律的前庭刺激,活化大腦網狀神經系統,令小朋友感到興奮、精神。有規律的刺激能使神經更敏感並自行調節,從而令小朋友感到安定和放鬆。
平衡木:當小朋友懂得走路時,在家長輔助下,他們已經可以開始玩平衡木、搖搖馬。前後搖能晃能幫助孩子手腳協調,容易取得平衡,同時他們會感到享受,可起安撫情緒之效。
滑梯:常見滑梯由不同組合組成,例如樓梯、扶手等,在其上活動,有助促進平衡、手眼協調、前庭發展。如孩子表現害怕,家長可以找一些矮的滑梯扶着他滑下來,讓他們有安全感放膽玩。
迷宮:有些公園有迷宮,爸媽可與孩子玩捉迷藏,既可探索尋找出路,同時可促進親子關係,締造回憶。而當他們成功找到出路時,也可帶來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