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萃雯暫別主播 轉型醫療顧問
鄭萃雯 Karen Cheng Profile
於無綫電視新聞部工作逾10年,擔任香港早晨、午間新聞、六點半新聞報道及晚間新聞、新聞部特備節目主持;專長醫療新聞。現為醫療公關公司顧問、兼職司儀。雖然身材嬌小但有「容人之量」,肚皮容下兩個 6磅重孿生男嬰。呱呱落地一刻,生活從此多事。
故事序章
家庭始於愛情,Karen的愛情始於一個下雨天。「我們相識於2006年6月6日,第一次去採訪就與他拍擋。當時下很大雨大家都十分狼狽,下車後還要走一段斜路,於是我幫忙拿了一些器材。之後他告訴我,當時看我背影心裏暗想這個肥妹又幾拎得,斯斯文文幾乖。哈哈!」雨後攝影師高手過招,向初出茅廬妹妹傳授採訪心得,「他教我記者最忌怕羞,大聲說話不代表無禮貌!我一直記住。」就是這場雨,成為一個家庭的序章。
主播媽媽
TVB新聞部絕少人邊當記者邊做媽媽,上一個是Karen上司,10年後,就到熱愛新聞工作又很愛孩子的Karen。由挺着大肚子到誕下雙子,她仍然自信地問:「為甚麼媽媽不能做記者?」自覺兼顧得到,辛苦幾年,撐到孩子上學就可以。
魚與熊掌
丈夫是攝影記者,夫婦二人都要輪班工作,雖任職同一部門,但見面相處時間其實不多。拍拖時習慣了這種生活模式談談電話也就過得去,然而當組織家庭、兩位新成員加入,甚至有一半時間都與兒子分開住,她最終還是「敗」在一句「媽媽」手中……「有天下班後到父母家接他們,我媽媽問他倆是不是有話跟我說。他們一叫媽媽,我就完全失控地一直哭一直哭。為甚麼不是我教他們叫媽媽?為甚麼身為媽媽卻聽不到他們叫第一聲媽媽?甚至在他們懂得叫媽媽幾天後才聽到?」
自由無價
自由工作時間顯然是母親的夢想,對記者而言卻是天方夜談,故她毅然離開醉心的工作崗位。轉為自由工作後,工作時數絕對多於以前,但工作時間比以前自由,相對可以由自己控制,例如可在兒子睡覺後再工作,又可以在他們不用上學時一起去玩。Karen現時更可與兒子一起工作,偶爾拍攝短片、硬照也算他們一份,在報章專欄的配圖更常常看見他們。「私人發佈相片與朋友分享也沒甚麼所謂,故初時也沒考慮到這一點,但隨他們年紀漸長也曾考慮他們長大後未必想自己太多相片被公開,故現時只會選擇刊登好看、正面的相片。」
退下火線
萬般不捨,還是不得不退下火線,穩定下來。「丈夫當攝記多年,他由衷喜歡自己的工作,很有熱誠加上多年經驗,難以離開。相對而言我較易轉型,所以決定離開。」會覺得犧牲很大嗎?「生仔是我人生目標,已經錯失他們所有第一次,我不想再錯過他們人生的重要時刻。」
主播轉型
「做媽媽無曬自己時間,但我又幾enjoy喎!」工作以外就是家庭,Karen絕對有資格道出此豪情壯語—她現正擔任醫療公關公司顧問,負責Facebook專頁影片的台前幕後工作。除此之外,還會接不同Freelance工作,電視電台節目、報章專欄、大小活動司儀等,連出版界也有她蹤影。
生命無常
左右仔並非Karen與丈夫第一個心血結晶,他們曾經有個寶貝,連心跳也來不及擁有便離開。Karen說當時丈夫被派駐北京,他才上去第三天便發現自己懷孕。本來是開心事,一家人也很興奮,但幾天後婆婆突然中風很快離開了世界。婆婆帶大她故感情很深,當時十分傷心不斷哭。不知道有沒有關係,之後去產檢時醫生竟說情況不樂觀,寶寶尚未有心跳。為免父母擔心,Karen最初也不敢告訴他們,可惜最後還是要做手術人工流產。
生命風暴
上次一場雨帶來一位丈夫,這次一場暴雨帶走兩條生命。哀傷當前丈夫卻不在身邊,獨自面對失去至親,新生命又在指縫間流逝,還要怕長輩憂心,可以想像日子有多壓抑,有多難過。「深深體會面對生死,人甚麼也捉不住,甚麼也做不到。有人叫我開心點,很難,但彷彿也是我唯一可以做的事。」Karen緩緩吐出這段經歷,現在回首仍難掩哀傷。
迎新生命
上天關了一道門,總會為人開另一扇窗。這段經歷後Karen努力養好身體,既看中醫調理,吃了超過365天中藥,又養成運動習慣,維持跑步和打壁球,在精神、生理、心理上預備自己成為照顧者。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上天一次過還返畀我!」她懷了同卵雙胞胎。
學不比較
左右仔現時3歲,去年9月正式上學。兩兄弟自生命成形一刻就相生相成,家庭環境、食物、接收的資訊等幾乎完全相同,媽媽坦言有利有弊。他們有共同成長的玩伴,但兩人之間也難免有比較。所以左右仔上學,媽媽就決定同校不同班,避免旁人輿論影響孩子。「同班有得比,唔同班環境不同,無得比就兩個一樣好!」這位入得直播室上得廳堂的媽媽果然有智慧。
生命傳承
當母親3年,她坦言有得有失,但得到一定比失去多。「教養過程也是個認識、探索自己的歷程—更認清是非黑白,同時意識自己每一個細微動作也會影響另一個生命。簡單如過馬路,之前未必會那麼堅持守規,但現在為人榜樣自然要提醒自己以身作則。又例如自己有時脾氣差,就會反思成人尚且未能每刻好好控制情緒,何況小朋友?每個人都有不足,最重要是懂得面對,學習追求進步、成長。」
孖仔考EQ
照顧孩子很講EQ,左右仔年紀一樣,性格長處迴異,往往要小心因材施教避免比較。哥哥好動獨立、弟弟好靜黏人,年幼時他們在家裏甚至分開玩,某天才不知怎的突然當起朋友,一起分享玩具。雖說當了朋友,但仍愛爭玩具、搶媽媽,會爭寵爭執。
共同敵人
說來有趣,兩個孩子要爭媽媽,原來爸爸才是最大敵人。「有時在家靜靜看電視之際,老公會走來捉住我,然後對他們說,我要綁架媽媽!」Karen丈夫認識人性,明白人類一旦有了共同敵人就會成為朋友。為求兒子團結,爸爸兜個圈捨身成仁,辛苦了辛苦了。
「友」好隊友
育兒路上若只有一人努力,再有智慧也很難兼顧,Karen就慶幸自己有個好隊友。「老公常說我很大頭蝦,我只記得兒子的事,常常忘記周年紀念。有次在雪櫃看見他買了蛋糕才想起來,又有次他特地在紀念日請假,我卻在晚上下班時才想起。但就算兒子的事,他們現在分兩班,有時我也會混淆,嘻!」一起走過十多個年頭,從工作伙伴到人生拍檔依舊拍住上,「無佢我無今日」。
笑看轉變
一路走來鄭萃雯身份多番轉變,暫時告別自己最愛的工作崗位,但建立了家庭,生了孩子,在人生To Do List上打鈎的滿足感無可比擬。童話故事的Happily Ever After只會在童話故事出現,回到陰晴圓缺的現實世界始終靠人努力,時而雨飄時而放晴,才叫人感受到生命溫度。「未來有可能重返新聞界嗎?」她聳肩微笑道:「誰知道?」
"教養過程也是個認識、探索自己的歷程—更認清是非黑白,同時意識自己每一個細微動作也會影響另一個生命。簡單如過馬路,之前未必會那麼堅持守規,但現在為人榜樣自然要提醒自己以身作則。又例如自己有時脾氣差,就會反思成人尚且未能每刻好好控制情緒,何況小朋友?每個人都有不足,最重要是懂得面對,學習追求進步、成長。" Ka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