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治療師媽媽 玩在起跑線
甚麼時候的小朋友最可愛?相信是在他們遊玩,揚起燦爛的笑容時。可惜為了學習,香港的小朋友玩樂的時間越來越少,玩是否真的會令他們「輸在起跑線上」?不如聽聽一位遊戲治療師媽媽的看法。
Christina's Profile
Christina(撈麵媽媽)是一名社工及遊戲治療師,希望透過分享與Lumi(撈麵)的生活點滴,讓更多爸媽享受與小朋友玩遊戲,為他們建立一個健康成長的空間。
羨芬蘭教育
子女的名字通常蘊含爸媽的心思,Lumi於芬蘭文乃「雪」的意思,皆因Christina和老公在旅遊時懷上她,當地白雪、極光如畫,令他們很為喜愛,甚至為女兒改了一個芬蘭名字,有天更帶她重遊故地。因不是住在酒店,Christina有機會與當地人談天相處,更欣賞該國的教育政策——小朋友7歲才入學,之前的時間只需要遊玩。Christina援引一位芬蘭友人作例子:她在英國修讀戲劇,四周的英國同學皆是3歲入學,但從不覺得自己的進度與他們有異,如此早開始學習真的有需要嗎?
愛遊大自然
Christina喜歡芬蘭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其大自然風光,這喜好在香港也沒改變,她和老公經常帶Lumi到戶外遊玩,山林海灘處處不缺。她表示,小朋友在城市生活已有太多刺激,如在閒時,還只待在商場等地方,會造成過度刺激,令情緒變得不穩,長期更會影響專注力。Christina希望女兒從小學習欣賞大自然之美,現在遇上鳥叫風吹,Lumi也可以樂上一陣子。快樂很簡單,從不需要很多刺激,而這對小朋友的情緒發展亦較好。
尊重情緒
縱觀Christina的網上分享,她經常強調媽媽需溫柔堅持兼備,要去接納及尊重小朋友的情緒。她指出,小朋友較成人更需要被體諒,因其尚未能用語言去表達自己所思所感,腦部發展也未成熟,就以行為去發洩,比方有時候累了,他們不會直言,只會扭計。當然這對媽媽而言也是難事,因成人也會累或有情緒,故更要冷靜,才能助小朋友平靜下來。當Lumi發脾氣時,Christina會選擇先處理其情緒,抱緊表示明白其辛苦;再不然,帶她外出走一圈,以環境的轉變,令她平復情緒。
自主變自信
如此尊重小朋友的情緒或自主性,Christina笑指,這是自己的「職業病」。因為遊戲治療其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是,讓小朋友在玩的過程中完全自主,從而處理自己的情緒,或重塑能力感。在2歲左右,乃小朋友的自主發展期,使其能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之後才會有自信心;否則當他們長大後,會覺得很多事做不到,或不需要自己做。Christina平日很尊重女兒的自主性,很多事是讓Lumi做決定,甚至主動問其意見。但她也強調會有限制,例如女兒超愛甜吃,常常一再索求,她就會堅決拒絕。
玩樂的重要
Christina自言,與一般爸媽相比,正因她是社工及遊戲治療師,會幸運地較明白小朋友的各階段需要,比方1歲前經常抱攬,增加他們的安全感、2歲要多給自主的機會等。所以Christina也很清楚遊戲對小朋友的重要:他們這麼年幼,正確的成長過程應該是讓其多郁動身體去玩耍和觸摸,幫助腦部發展得更穩固;打好了根基,待之後才去學習。她表示,只要小朋友覺得開心,就自然會知道自己想要甚麼,主動去做很多事,並有自信去做好。Christina冀望讓Lumi自由去玩,以遊戲作培養,多點探索的機會。
1-3歲啱玩咩?
那麼Christina平日會和Lumi玩哪些遊戲呢?「她那階段需要甚麼,就給甚麼。」當她玩夠、滿足了,就自然進入另一個階段;而小朋友在玩哪個階段的遊戲,其實也反映他們其他能力的發展。玩從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幫助小朋友更健康、全面地成長。
資料提供:荷花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