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啱鞋 助B腳部發展
BB的腳部發展是怎樣的?市面上有很多不同款式、質料的BB鞋,家長又應該怎樣挑選?在尺碼上又有甚麼是需要注意的?現在就看看註冊物理治療師的講解,立刻為BB選購一對漂亮、舒適又適合BB穿着的鞋子吧!
腳部發展階段
註冊物理治療師方偉筠表示,幼兒的腳部發展階段,即初生BB由懂得翻身,到爬行,至學懂走路的成長階段。若未學懂走路,為BB買鞋時,最好選擇較柔軟的質料,避免選購厚底鞋,因鞋底較厚的BB鞋,會無法讓BB腳底有抓地的感覺,以練習身體在走路時的平衡力。事實上,小朋友的腳足底有沒有抓地的感覺,是有機會影響學行的。註冊物理治療師方偉筠表示,如果以BB學行的階段,腳部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 8-15個月 赤足概念
方偉筠指BB成長至8至15個月時,可說是由爬行到學步初期的第一階段。由於BB並未正式學習走路,因此會鼓勵赤腳學行,因有助增強腳底抓地的感覺,幫助學習身體平衡,形成赤足的概念。不過BB的腳部幼嫩,家長如果帶他們外出,如到公園或商場行逛,為了BB的安全及衞生起見,無法赤腳走路,不妨穿上鞋底特別薄及較軟身的BB鞋,這些步前鞋可讓BB的腳部有抓地感覺,同時保護雙腳。
2. 16個月-3歲 學步期
當BB長大至第16個月至3歲時,可以定義為學行的第二階段。這段時期,BB走路時的平衡力仍然很弱,容易左搖右擺,不太穩定,所以應注重易屈摺概念,即前掌鞋底容易屈摺的BB鞋,同時要留意有較硬的後跟杯及溫足弓和承托,減少足弓的疲勞,容易讓BB的小腳順利完成向前走的動作,有助起步,以至幫助控制腳形。
3. 2-4歲 三維護足概念
2至4歲是BB學行的第三階段,行路的姿勢及身體平衡已較為穩定,走起路來有板有眼。這階段的小朋友,腳底有較厚的脂肪遮蓋足弓,注重三維護足概念,鞋底具備溫和足弓承托墊,加上後跟杯較堅硬,控制後足外翻,穩定後筋骨,保護足內部。
BB學行常見問題
1. 假扁平足
4歲以下幼兒的腳底足弓很厚,所以從外面看來,容易令家長誤以為BB出現扁平足,實際上是足弓下有脂肪墊遮蓋足弓,形成了扁平足,一般會在4至5歲之間漸漸被身體吸收,家長毋須太擔心。而扁平足的真正意思,是站立時內側足弓完全貼地,倘若幼兒在4歲以後,足部仍呈現扁平足情況,屆時有需要去診斷,有否扁平足的情況出現。
2. 腳尖走路
BB學站立或走路的過程中,有機會出現用腳尖走路的情況。原因可能是BB在學行時,加快速度想追逐自己的重心步伐,或者外出走路時,地面並不絕對平坦,於是令BB嘗試踮起腳尖走路。一般而言,隨着BB不斷成長,出現這種情況的頻率會越來越低。
3. 內八字腳
八字腳的成因是髖關節過份內旋,情況就如兩對鞋的鞋頭向入,而4歲以下的幼童會較容易出現。家長應注意BB日常的活動姿勢,避免兩腳如日式的跪坐、W字腳的坐姿,或趴着睡覺。改善的方法可考慮讓小朋友學習蛙式游泳、踩單車或向橫行路,以鍛煉腳部的外部肌肉。
4. O形腿、X形腿
O形腿是指膝蓋往內彎,而X形腿是指膝蓋往外翻,甚至是雙膝交叉碰撞。
4歲以下的幼童,因膝關節的形狀在不同成長階段會有所不同,家長不需太過擔心。
鞋碼
方偉筠指出,BB無論成長至任何階段,選鞋時都應因應腳掌大小,預留一隻手指空間;或使用鞋碼表,準確量度實際尺寸。如果鞋子太大、過鬆,會增加失衡而跌倒的風險;但鞋子太細或過窄,就有機會令小腳因與鞋子摩擦而受傷。
鞋款
鞋款方面,鞋面可以拉開,能讓BB的小腳輕易穿進;魔術貼款式可以輕易固定小腳。穿鞋時,應該先將一隻腳穿進鞋,宜先貼近鞋後跟,再讓前掌伸前穿好,確保鞋內有足夠空間,避免影響幼兒腳部生長。
資料提供:方偉筠/註冊物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