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前言
行為問題
身心培育
日常管教
2-3歲幼兒心理透視
為何No不離口?
小朋友整天「『No』不離口」,好說歹說都不合作,有時情急起來,父母不禁「怒火攻心」。到底為甚麼小朋友會如此呢?專家建議家長除了探究小朋友背後的原因,家長亦宜多反思。
叛逆期階段
原來人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三個叛逆期階段,分別在2歲、7歲和青春期前後。不同的叛逆期會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個性表現,2歲幼兒會常用「不」來表達他們對成長和自我的肯定。家長若能了解這種心理發展,管教起來便不會手足無措了。
成人一手造成
2歲之後,小朋友開始脫離「嬰兒期」,大小肌肉的活動能力迅速增強,抓、握、捏、走、跑、跳等能力,漸漸已在他們的掌握之中,於是對新鮮事物躍躍欲試,滿足求知探索本能。好奇心引發的連串行動,例如玩水、玩火、翻箱倒櫃等,當成人阻止這類「破壞行為」,小朋友可能不明究竟而產生不滿;又或者他們玩得正起勁,成人基於作息問題而打斷了玩耍,引來的自然是最簡潔的反抗──大喊「不要」。
說「不」具多重含意
「不」其實包含了多重意思,比如:為甚麼阻止我?我沒犯錯?你說「不」,我也要跟你一樣說「不」……幼兒透過拒絕或反抗大人的要求,表達不滿及宣洩情緒,這也是自我意識萌芽的象徵。好比筆者認識的一個幼兒,每當媽媽提醒他刷牙,他都會馬上說「不」,理由是「我會主動去刷,不用你提醒!」由此可見,小朋友自我意識強烈,說「不」也可能是表達自己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宣言。幼兒自我意識開始發展,說明他們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擁有完全獨立的個人意願,「說不」是他們不喜歡別人干涉自己的行為,並想藉此證明自己的成長。
不必介懷「唱反調」
面對小朋友時常唱反調,家長不必過於介懷,小朋友的成長迅速,假以時日跨越了叛逆期階段,問題自然就解決了一大半。當下解決孩子情緒的方式,最好是冷靜處理,不宜馬上訓斥或質問,因為家長興師問罪的緊張情緒,會產生火上澆油的效應,小朋友大哭和家長火冒三丈都無助解決根本問題。
「規範」會否過多?
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成人站在自己角度,往往將孩子哭嚷、生氣等發洩情緒的方式定義為「任性」,然而會不會是「規範」過多,導致幼兒的成長需要被壓抑了呢?長久壓抑的後果,可能使小朋友日後個性走向懦弱或反叛兩個極端,無論是哪一種,都為日後的教養埋下了負面的種子。
資料提供:余琦琦/資深幼兒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