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媽媽爭口氣
有些父母容易自尊感作祟,或怕被人瞧不起;又視育兒為競賽,一心要贏,常與他人作比較,故拼命在學習上催谷子女。他們以成績來判斷作為父母的成敗,往往着眼於分數,太計較結果。慢慢地,子女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有條件的,卻感受不到愛與關懷。
個案:警告要取得好成績
彤彤媽媽呆望着牆上的掛鐘,時針快要走到八點了,晚餐的餸菜早已擱涼。彤彤往常六時多便會從附近的補習社回來了,怎麼現在還未回家?媽媽向補習社查問,證實彤彤剛才是準時下課的。心急如焚的媽媽只好硬着頭皮,致電同一補習班的同學家長。那位同學不知道彤彤離開補習社後往哪裏去,不過倒記得今天彤彤說過,她測驗成績不理想,不想回家。媽媽赫然記起,前天替彤彤溫習時曾經警告她:「你再拿不到90分,信不信我打死你!」
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十一年前,彤彤尚在襁褓中,父母就離婚了。雖然爸爸一直負擔兩母女的生活費,但自從他另組家庭後已鮮有見面了。彤彤媽媽對「單親」的身份非常介懷,總覺得在親友面前抬不起頭來。因此她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彤彤身上,從小悉心栽培,渴望女兒比親友子女更勝一籌,為她爭一口氣。
多年來,媽媽不惜工本、費盡心力把彤彤送進名校;又為她安排一星期七天密密麻麻的補習班、培訓班和課外活動。單是學習鋼琴,彤彤五歲已開始陪她一起學;每逢考琴試或音樂節,例必苦練至夜深。更甚的是,媽媽要求彤彤每科成績要有A或90分以上,否則難逃辱罵,甚至體罰。
父母心情七上八落
彤彤媽媽在昏黃的路燈映照下,不斷搜尋各處街道、公園、店舖⋯⋯淚眼中景物朦朧一片,頭脹痛腿痠軟,心頭七上八落,彷彿就要瘋了。
「究竟彤彤往哪裏去了?」
「我為她付出那麼多,做的全是為她好。」
「我只要她拿90分,又沒有要求100分。」
「拿到好成績,她才會開心啊!」
「世上只有我待她最好,她怎會不想回家?」
媽媽的腦海閃過一些恐怖的念頭。
「不會的,她不會這樣做的。」
「失去了她,我怎麼活下去?」
她不敢再想像了,喃喃自語着:
「只要找到她!」
「只要她好好的⋯⋯」
訂立合理期望和要求
栽培兒女,並非為了自己的榮耀、滿足自己的心願;所以父母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訂立合理的期望和要求。
學習態度遠比成績重要,有時候努力未必與分數成正比。父母可以嘗試多欣賞孩子的用功,同時讓他們知道,父母會支持、幫助他們面對學習和成長中遇到的挫折。實在不值得為了分數和名次,賠上寶貴的親子關係,犧牲孩子健全的身心發展。
專家顧問:葉妙妍/註冊臨床心理學家